今年賀歲片有點多,我看了兩部。《封神2》不多說了,經過五年多精心打磨的《哪吒2》真看得人心潮澎湃。

看完之后,我狠狠回味了好幾天,發現有很多教育元素,簡直是為當下焦慮的家長量身定制的“解藥”。

神、仙、妖、魔:到底該如何界定?

是相貌嗎?——濃眉大眼、衣冠楚楚便是正義的標配嗎?

是資質嗎?——通過考試、獲得“綠卡”就真的高人一等了嗎?

是本領嗎?——難道不是“道高才一尺,魔高卻一丈”嗎?

是善惡嗎?——我們都以為屠城者是申公豹,其實呢……

或許,世上本無善惡美丑,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

教育啟示:

成績不好≠沒出息,調皮搗蛋≠壞孩子,別讓偏見毀了他們的可能性。

2.海底與天宮:你更愿意住在哪?

海底雖被冠以“煉獄”之名,卻充滿了生機和多樣性。海妖雖形貌丑陋,卻活得樂觀、荒謬又真實,章魚哥竟烤食自己的觸手。而玉虛宮雖一塵不染,秩序井然卻無聊得令人窒息。玉虛宮弟子面目模糊,表情、行為、思想(如果有的話)一致,仿佛流水線上的復制品。哪吒將甘露盆誤認為尿盆,無量仙翁喝了尿還贊不絕口,是對權貴、奢華及單一評價體系的巨大諷刺。

教育啟示: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海底的自由魚”,還是“天宮的復制品”?

3.我命由我不由天:社會偏見與自卑繭房

哪吒與申公豹,代表了兩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典型:哪吒出身名門,卻桀驁不馴,敢于反叛父母,勇于挑戰命運;申公豹出身卑微,靠努力翻身,希望攀附權貴,結果卻被利用。

哪吒表面大大咧咧,內心卻敏感自卑,總覺得自己是“闖禍精”,不想以真面目見兩位兄長。這種自卑,不僅來自外界的偏見——成績好才是好孩子,聽話才是乖寶寶,也來自已經被內化的評價標準,一輩子被困在“我不夠好”的自我懷疑中。

教育啟示:

少點批評,多點鼓勵,幸福不取決于成績,而是夠不夠愛自己。

4.七色寶蓮和穿心咒:兩種重生的機會

哪吒先在七色寶蓮中重生,藕粉中混入的雜質(鼻涕、泥巴、膏藥),卻暗示著新秩序也并非全然純凈,恰如這復雜的社會。李靖夫婦在給哪吒塑形時提了各種要求,雖然現代整容技術已經可以按需定制,但最自然的仍是“第一版”。

哪吒最后脫胎換骨成亭亭少年,發生在他不顧穿心咒“粉身碎骨”的威脅掙脫枷鎖之后。可見,法術再高明,終究不如內心覺醒的力量。“不破不立”這四個字,從未被演繹得如此生動。

教育啟示:

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完美模板”,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內心的力量。

5.滅魂丹的真相:考驗母愛的智慧

“只要你吃了這個,你父母就可以活下去”——無量仙翁的騙術讓人聯想到應試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謊言。幸虧殷夫人看清了真相,出手打掉了孝順的哪吒極有可能吞下的“仙丹”。

殷夫人臨死前不顧全身被刺穿,緊緊擁抱兒子,留下最能持久滋養孩子的力量——無分別的愛。“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你就是娘的兒。

教育啟示:

別用“為你好”綁架孩子。真正的愛是相信,是尊重他們的選擇。

6.鶴鹿童子:精致利己主義的畫像

鶴鹿童子面貌俊美、衣冠楚楚,卻眼神空洞、表情冷漠,是精致利己主義者的典型。他們明知師父的所作所為,卻為虎作倀。這種好背景、高學歷的年輕人對待豹子一家冷酷無情。而哪吒對為報父仇奮不顧身的申小豹的惻隱之心,反而在對比中顯得尤為珍貴。

教育啟示:

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培養有溫度的人。

7.美元符號和滿盆仙丹:權力和規則

天元鼎上的美元符號和雕著老鷹的綠玉牌,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但以“教化”之名將捉來的妖投入鼎中,變成維持權力體系運轉的燃料,是堂而皇之的邪惡。

小妖恰如底層百姓迫于生計從事著繁重的工作,其實人畜無害。無量仙翁利用龍王鎮壓海妖的手段,都是權力異化的結果。面對無量仙翁那滿滿一盆仙丹時,從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連神仙都無法免疫利益法則,何況凡人?

教育啟示:

教育孩子,別成為權力的奴隸,更不要成為壓迫弱者的幫兇。

8.身體里的兩個自己:藥物的副作用

敖丙附身哪吒,兩人爭奪身體控制權,像極了我們內心的掙扎。只有“打暈”本我,超我才能出現。藥物能奏效一時,但不能超量,因為會產生耐藥性。要根治心病,只能向內求。

教育啟示:

想根治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能依賴藥物,要傾聽他們的內心。

9.龍王敖光:父母覺醒的好榜樣

據說《哪吒2》最有觀眾緣的是那個又帥又能打的年輕版龍王敖光。但我欣賞他是因為他前后的變化。

《哪吒1》里,他是典型的中國父母,把振興龍族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為他做好一切規劃。《哪吒2》里,一句經典的“活著就好”之后,又出現了教科書級別的臺詞: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

教育啟示:

父母的責任,不是為孩子鋪路,而是鼓勵他們探索未知。

10.《魔童鬧海》,究竟打碎的是什么?

哪吒兩次調侃玉虛宮“好白呀”,可能意有所指。雖然名為《魔童鬧海》,但導演早已悄悄修改了劇本。既沒有割肉還母的慘烈,也沒有剝皮抽筋的血腥,更沒有哪吒鬧海的狼藉,因為哪吒砸碎的,并不是龍宮,而是玉虛宮的浮華與虛偽。

教育啟示:

教育需要打破固有的舊模式,給孩子更多自由和可能性。

11.我是誰:集體的覺醒與時代的規律

出身棚戶區的我,童年時像申公豹,希望靠努力跨越階層。青年時保送北大的我,又像出身名門、循規蹈矩的敖丙。而現在辭職不做校長的我,和敖丙一樣,選擇與那些“魔童”站在一起。

好喜歡哪吒結尾那句:“因為我們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我沒那么年輕,但我也想湊幾顆“靈珠”或“魔丸”,一起挑戰老舊且害人的痼疾。不聽話、不守規矩,不一定是孩子的錯,可能是規矩和系統本身有問題。

好在,天元鼎看似固若金湯,老藤貌似“根深蒂固”,但是,在年輕人求生存、求自由、求正義的蓬勃渴望面前,這些舊的規則和舊的思想,終將土崩瓦解。

教育啟示: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找到自我,并勇敢做自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