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持續深化“雙減”治理,已有34個典型經驗被教育部采納,并在全國推廣——“減”壓力負擔 “灑”陽光雨露
發布時間:2025-02-21 14:00:26 來源:陜西日報
學生在西安市雁塔雁南小學創客教室學習機器人編程。
“周末不用去補課了,現在我有更多時間學習機器人編程。”2月11日,西安市雁塔雁南小學六年級的科創小明星李俊逸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機器人編程作品。
“雙減”政策的落實,讓李俊逸找回了更多屬于自己的快樂。李俊逸的父母崇尚素質教育,支持孩子學習機器人編程。這名“少年創客”連續兩年在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天津國際邀請賽中大放異彩。
近年來,陜西持續深化“雙減”治理,已有256條“雙減”工作信息被教育部《“雙減”改革每日快報》刊發,34個“雙減”工作典型經驗被教育部采納,并在全國推廣。
把生活變成課堂
“媽媽,本周的花銷有點多了,咱們少點外賣,少網購!”
“爸爸開車的次數太多,咱們全家出行可以坐公交和地鐵,把交通費用降下來!”
……
寒假,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小學五年級學生有一個特殊的作業——擔任一周的“家庭財務官”,記錄并管理家庭一周的生活花銷。孩子們信心滿滿地接過家庭“財政大權”,對每一筆支出都精打細算。
賬本上稚嫩的筆跡,記錄下家庭生活的成本。藏在柴米油鹽里的經濟學啟蒙課,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記錄收支的賬本成為孩子們了解生活的“課本”,超市比價行為在孩子心中埋下財務管理的種子。
“教育最美的樣子是把生活變成課堂。財務管理具有數學應用、責任意識、決策訓練的復合價值,是素質教育的優秀載體。學校精心設計這個作業,就是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財商’。”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小學副校長杜娟利表示。
學校積極落實“雙減”要求,精心設計,讓特殊的作業為孩子們的成長補充營養。在“跨學科”融合作業創新實踐中,老師將數學、語文、英語、體育、音樂、美術、德育等內容巧妙融合,將作業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家庭財務官”體驗,就是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合理規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將“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理念根植于心,成為懂事明理的“小達人”。
讓孩子茁壯成長
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往往側重于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在品德、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發展。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人們逐漸認識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2月10日,在大荔縣實驗小學,悠揚的陶笛聲在校園中響起。
“‘雙減’政策的落地,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為了給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成長環境,我們將陶笛學習引入校園,讓這一古老的樂器在校園中煥發新活力。許多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都成了陶笛‘演奏家’。”大荔縣實驗小學教學管理中心主任趙紅艷說。
從認識陶笛的構造、學習指法到吹奏簡單的旋律,老師帶著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回憶起學生初學陶笛時發生的趣事,音樂教研組長劉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初次嘗試吹奏,不少學生遇到了困難。有一名學生用力過猛,吹出的聲音尖銳刺耳。“老師,我好像吹響了一只憤怒的小鳥!”這個比喻讓緊張的學習氛圍瞬間變得輕松起來。
一次排練中,一名學生的節奏稍微快了一點,導致整個合奏突然“卡殼”。但大家并沒有慌亂,反而相互鼓勵,重新開始。經過多次練習,學生能夠默契配合,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堅持不懈、團結協作,成為他們成長中的最大收獲。
一名五年級的學生興奮地告訴劉娟:“自從學了陶笛,課余生活變得特別有意思,我覺得自己掌握了一項超酷的技能。”
為教育增添活力
“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
“雙減”政策自2021年7月實施以來,一項項措施如陽光、似雨露,為孩子“解綁”的同時,也為教師“解鎖”,為教育教學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2025年1月,教育部傳來喜訊:《陜西西安碑林區利用“加減乘除”解題法答好校內減負增效題》《陜西西安未央區西航三校:“雙減”沃壤育科創碩果“加法”篤行綻教育芳華》入選2024年度全國“雙減”及科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
省教育廳基教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陜西相繼出臺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及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青少年精神素養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完善“雙減”政策體系。
目前,全省各地均已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的政府指導價,建立了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的預防、發現、查處機制。
在深化“雙減”治理、持續鞏固“雙減”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方面,陜西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