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要小心,注意過往車輛。”“家長請靠邊停車,送完孩子后迅速離開,以免堵塞校門口交通!”……2月19日,陜西渭南市臨渭區贠張逸夫小學門前車流如織,人來人往。“警校家”志愿者們早早來到學校,他們身穿工作制服或紅馬甲在學校門口的道路上,一邊指揮疏導著來往車輛,一邊維護校園周邊秩序,確保學生安全有序進入學校。這一幕,正是臨渭區“警、校、家”協同護學模式的生動寫照。

據了解,為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周邊道路通行環境,緩解放學集中時段校園門前通行不暢,臨渭區教育體育局聯合交警、交通等部門組建調研團隊,多次深入轄區校園周邊“把脈問診”,在交通疏導、勤務安排、宣傳教育、社會共治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提煉出“警、校、家”協同護學模式,以“利劍護蕾”為抓手,橫向打通多領域覆蓋,為校園安全注入新動力,為孩子們撐起“平安傘”。

圖片

早晚高峰期間,交警、學校、家長三方聯動保障校園門前平安暢通

試點探索,樹立示范標桿。“上下學時間‘撞上’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車輛擠,家長急。針對這一影響學生出行安全和市民通行效率的主要問題,臨渭區教育體育局協同交警部門,選取了部分交通狀況復雜、安全隱患突出的學校作為試點,研究細化了多條整治措施。如在試點學校——北塘實驗小學鐵二處校區,依據校園實際科學規劃停車區域,施劃即停即走標線。高峰時段,家長志愿者迅速護送學生下車入校,實現車輛快速駛離。家長志愿者從“站位式”靜態護學轉變為“護送式”動態護學,護學崗成為孩子們的“安全崗”,家長的“放心崗、滿意崗”。通過試點總結出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并在其他學校逐步推廣,提升校園周邊交通整體管理水平。目前,已建立24支“警校家”護學崗。

圖片

渭南市臨渭區召開校園及周邊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專題會

一校一策,定制優化方案。作為主城區,臨渭區有不少學校位于交通干道上。每逢上下學高峰期,接送學生的私家車、電動車在校門口扎堆,不僅易造成交通擁堵,家長、孩子在車流中穿行也很不安全。臨渭區教育體育局聯合交警大隊,實地走訪各學校,根據周邊道路和交通流量特點,秉持“一校一策”理念,細化“警校家”護學方案,定制片區交通優化方案,聯合多部門現場辦公,重新規劃學校門前交通安全設施、標線與停車泊位。并對渭南小學、贠張逸夫小學、前進路初級中學,上學放學時段設單排停車標識,安排交警勸導;針對學生多、流量大且周邊道路寬敞的渭南市實驗小學,采用“拉皮筋”方式延伸車輛停放線路,引導家長單排有序停車。

圖片

2025年春季開學前,渭南市臨渭區教體局聯合交警部門檢查轄區校車安全情況

多方聯動,筑牢校園安全防線。臨渭區教育體育局還加強與交警、交通運輸等部門的聯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校園周邊交通安全形勢,協商解決問題,暢通溝通聯動渠道,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對轄區校車進行全面隱患排查,確保校車運行安全。邀請交警對家長志愿者進行崗前培訓與崗后點評,解答糾正問題,提升志愿者交通疏導能力,協助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同時,通過校園廣播、家長會、“開學第一課”及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普及交通法規與安全知識,提升師生和家長的交通安全意識與文明素養。聯合交警部門對校車司機、隨車照管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組織應急疏散演練,增強其安全防范與應對能力,形成層層“守護圈”,為平安校園注入“新動力”。

目前,歷經一年實踐,“警校家”協同護學,不僅換來了轄區學校周邊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還贏得了學校和學生家長的一致稱贊。下一步,渭南市臨渭區教育體育局將持續深耕這一模式,不斷探索創新,構建科學有效的安全共育、綜合治理新機制,多舉措筑牢校園安全防護屏障,為師生營造更舒心、放心的出行環境。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