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如何更好地進行青少年美育教育,是我始終關注的話題。”2月20日,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兒童福利會會長、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宋亞平說。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宋亞平最近在各地馬不停蹄地走訪調研,完善建議。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走訪多所山區學校的見聞:美術教具短缺、民間藝術傳承斷代……宋亞平將自己的調研成果逐一記錄,并整理形成多個建議。

去年全國兩會,宋亞平提交了關于優化評價機制促進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建議,并被納入教育部重點督辦建議范疇。她以陜西省的美育工作實踐為例,客觀分析了陜西通過建設美育微課程數字資源平臺和美育工作數字化管理平臺,生成了陜西美育工作“數字晴雨表”,在促進美育教育均衡發展、美育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兩方面取得的成效。她建議各地結合“數字晴雨表”,建立學校美育工作自評和年度報告制度。

建議從“紙面”落到“地面”。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份試點推廣美育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課程設置和師資培訓。

“美育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應當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藝術教育。”宋亞平說。2017年至今,她堅持開展藝術幫扶活動,讓孩子們拿起畫筆,畫家鄉風土人情,描繪山鄉巨變,以此培養他們認識美、描繪美、創造美的能力,用藝術為更多山區孩子點亮心靈之光。

今年全國兩會,宋亞平依然將目光聚焦青少年成長教育方面。她將從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防止兒童過度使用手機和推動數字賦能鄉村美育教育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這些建議不僅延續了她多年來的履職脈絡,更體現了她對新時代未成年人教育問題的深刻洞察與創新思考。

“讓更多的孩子受到藝術滋養,讓美育浸潤心靈,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會在青少年美育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宋亞平說。

學以致用,美育化人。從建議加強鄉村基礎美育工作到創辦鄉村少兒美育基地,宋亞平用藝術工作者的敏銳和人大代表的擔當,在建議與實踐中架起了青少年美育的橋梁。

宋亞平表示,將繼續關注青少年美育工作的開展,并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構建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貢獻力量。她相信,在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美的種子將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