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探究
作者:梁 燁
發布時間:2025-02-20 11:07:4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數字經濟的不斷興起,數字經濟學課程在高校教育中日益重要。傳統經濟學的觀念和理論已經無法完全適應數字時代經濟運行的特點和挑戰,因此,將思政教學與數字經濟學課程相結合進行改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又可以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認知和道德意識。本文將探討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數字經濟學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數字時代的新興學科,數字經濟學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這一背景下,數字經濟學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數字經濟學課程涵蓋了數字技術、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在數字化時代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然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數字經濟學課程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一方面,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課程內容需要及時更新與調整;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學作為一門跨學科的學科,如何有效地整合相關領域的知識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思政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他們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在數字經濟學領域,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并引導他們在面對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倫理、責任和法律等問題時作出明智的選擇。然而,如何平衡學術知識與思政教育的關系,讓其更好地融入到數字經濟學課程中,也是當前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數字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數字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在于其跨學科性和前瞻性。首先,數字經濟學課程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綜合運用這些學科知識探索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這種跨學科的特點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數字經濟,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復雜性和機遇。同時,它也幫助學生培養了解不同學科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養。其次,數字經濟學課程著眼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數字化的深入影響,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數字經濟未來走向的洞察力和應對能力。通過分析和研究數字經濟的新興概念和模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脈絡,并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此外,數字經濟學課程還注重實踐應用和創新思維。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實際的數字經濟項目,從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靈活思維。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專業發展,還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數字經濟行業中找到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總之,數字經濟學課程的特點使其成為當今社會發展趨勢下必不可少的學科之一。通過掌握數字經濟學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將能夠在數字化時代發揮重要作用,并為推動經濟、社會和科技的持續進步作出貢獻。
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字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更要明白這門學科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通過思政教育,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字經濟學的內涵與外延,以及其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數字經濟學作為一門具有廣泛應用領域的學科,其發展不僅關乎數學方法和經濟理論,更關乎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通過思政教育,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對數字經濟學的學習并非僅僅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更好地參與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其次,在思政教育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積極融入社會實踐和創新研究。數字經濟學在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市場預測等領域。通過思政教育,學生應充分認識到數字經濟學對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操作和研究創新,積極參與各類實際項目和研究課題,以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最后,在思政教育的指導下,學生將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和科學精神。數字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高度的學術誠信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思政教育,學生要深入理解學術誠信的重要性,并在學習和研究中遵守學術規范和道德標準,崇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和創新,以推動數字經濟學的不斷發展。
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創新研究,并培養高度的學術誠信和科學精神。這將有助于培養出德才兼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數字經濟學人才。
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的價值與困境
1.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的價值
首先,數字經濟學是當今世界高速發展的領域之一,它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眾多前沿技術和概念。而思政教育作為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能為學生提供獨特的理論視角和思維方式。通過思政教育,學生可以加深對數字經濟學的理解,并在面對復雜的經濟現象和問題時,運用扎實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進行深入分析和解決。
其次,數字經濟學的迅速發展帶來了許多道德和倫理挑戰。在互聯網時代,隱私保護、信息安全、數據倫理等問題備受關注。而思政教育恰好可以提供倫理道德的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在數字經濟學領域中行事合乎道德規范。通過深入學習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學生能夠更好地意識到數字經濟背后的倫理挑戰,并在實踐中注重社會責任和風險管理。
另外,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數字經濟學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敢于探索、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政教育通過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同時,思政教育還能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數字經濟學中的現象和觀點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
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的價值不可忽視。它為學生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理論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能力。通過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的道路上,我們的年輕一代將更加深思熟慮地自信前行。
2.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的困境
首先,如何平衡學術知識與思政教育的關系是一個挑戰。數字經濟學課程本身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如何突出專業特色,同時又不忽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的優秀人才。其次,思政教育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可能遇到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抵觸情緒。有些學生將數字經濟學課程視為純粹的專業學習,認為思政教育與其無關。因此,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加思政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投入到思政教育的學習和思考中。例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團隊合作等形式,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字經濟學的具體實踐中,讓學生感受到思政教育對他們專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此外,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思政教育與數字經濟學知識相結合,提供有趣且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從而打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思政教育。
總之,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平衡學術知識與思政教育的關系是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能夠獲得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能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發展戰略。
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1.深化理論教學
數字經濟學在當今信息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背景下,深化數字經濟學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首先,深化理論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維。理論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數字經濟學理論體系背后的原理和邏輯,促使他們形成對數字經濟學問題的深入認識和洞察力。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數字經濟學的內涵,并且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運用所學知識。其次,深化理論教學應該與時俱進,關注當前社會變革對于數字經濟學的影響。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數字經濟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教師應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引入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字經濟學的前沿性和發展動態。同時,深化理論教學需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單純的理論教學往往難以滿足學生對于實際應用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案例分析、模擬實驗和實地考察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數字經濟學的真實場景,并且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深化理論教學需要重視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的培養。數字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倫理和道德的約束,因此,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是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數字經濟學對社會、個體和環境的影響,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和參與能力。
深化理論教學是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通過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新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人文關懷和道德教育的滲透,可以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數字經濟學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2.強化實踐教學
首先,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字經濟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傳統的理論課堂中,學生往往只能通過聽講和閱讀教材來了解數字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然而,數字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其真正的價值在于能夠解決現實生活和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到真實的數字經濟案例研究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數據分析、模型建立和政策制定等實際工作,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字經濟學的實際應用場景。其次,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字經濟學領域發展迅速,需要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通過實踐教學,學生便不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能培訓,而是積極參與到數字經濟學的創新實踐中。學生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出解決方案,并實際采取行動。這種鍛煉將幫助學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力。最后,實踐教學還可以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數字經濟學不僅是一門經濟學科,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推動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便利。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字經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強化實踐教學是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這將為培養高素質的數字經濟人才提供堅實基礎。
3.加強思想引領
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是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在這個充滿活力與創新的信息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首先,加強思想引領是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數字經濟領域,技術的快速變革和發展迅速帶來了諸多挑戰和機遇。然而,單純追求技術和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容易忽視對價值觀的思考與把握。因此,只有加強思想引領,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保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底線。其次,數字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不僅要傳授數字經濟學的專業知識,還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具備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和道德品質,適應數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此外,在數字經濟學課程中,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大量創新型企業和項目提供了機遇,作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學生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數字經濟學課程應該開設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加強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其未來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優勢。
數字經濟學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字經濟發展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創業精神。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培養出龐大而優秀的高級數字經濟人才隊伍,為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4.教材資源建設
首先,教材資源建設要緊密結合數字經濟學的實際應用。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關的理論與實踐也在不斷更新。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最新的、具有權威性和創新性的教材資源,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最前沿的理論和技術,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其次,教材資源建設需要注重跨學科融合。數字經濟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必然涉及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整合不同學科的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材料和案例,促進跨學科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教材資源建設還應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數字經濟學的核心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材資源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除了理論講解,教材中應該包含大量的實例分析、案例研究和實踐操作,以讓學生能夠從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材資源建設需要注重人文關懷。數字經濟學不僅僅是一門冷冰冰的技術學科,也涉及與人性、倫理和社會價值觀的關系。因此,在教材資源的選擇和編寫過程中,要考慮人文關懷,讓學生學會思考數字經濟對人類生活、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影響,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情懷。
教材資源建設是數字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緊密結合實際應用、跨學科融合、實踐性和實用性以及人文關懷的策略,能夠打造出優質的教材資源,推動數字經濟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為培養未來的數字經濟領域人才作出貢獻。
結 語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和趨勢,其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數字經濟學課程的內容涉及國際經濟、金融、技術創新等多個領域,并且緊密跟隨科技進步的步伐,變化迅速。這種變化速度加快了課程的更新周期,教師需要隨時跟進相關理論和實踐成果,確保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同時,數字經濟學還強調跨學科的融合,要求學生具備多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數字經濟學課程面臨內容更新滯后、跨學科教學的難度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困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的作用,通過思政教學的改革,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數字經濟學課程有機融合,確保數字經濟學課程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惠娟.經濟學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9):107-109.
[2]陳麗蟬,黃曉瑞,周樹鋒.生物倫理學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72):211-214+218.
[3]方升.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思考[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3):79-81.
[4]孔祥維,王明征,陳熹.數字經濟下"新商科"數智化本科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2,(8):31-36.
[5]孫久文.中國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J].齊魯學刊,2022,(3):112-123.
(梁燁: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