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當前水利工程專業群《工程測量》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形成“家國情懷、工匠精神、法治意識”的《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育人主線,探討思政元素與課程融合的成效性,理清《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設計思路,從課程教學團隊、課程思政育人資源及環境、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探討《工程測量》課程思政的實施策略,為推動專業群內相關課程實施課程思政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工程測量  課程思政  思政元素  水利工程專業群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水利工程高水平專業群《工程測量》共享課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與實踐”(21GY006);陜西省職業教育《測繪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工程測量基礎》課程陜西省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校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4029);教育部第三批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2023122829468、2023122821014);2021年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創新項目(ZK21-36)。

中圖分類號:G712


引  言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專業課程中去,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等產生影響,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群屬于“雙高”建設高水平專業群之一。《工程測量》課程屬于專業群共享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解決水利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施工放樣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專業課程特點,重構課程內容,挖掘課程所屬行業的思政元素,確立課程思政主線,搭建思政育人資源及環境,改革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將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達成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政與課程教學融入不夠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設置較為固定,交集較少,導致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缺乏銜接,對協同育人功能的發揮不足,思政與課程教學仍存在“兩張皮”現象,不能適用當前“大思政”格局要求。

2.思政元素碎片化嚴重

專業課教師因缺乏系統的課程思政建設培訓,導致找不到課程思政的建設方向,教學過程仍堅持原有的教學方法,不重視思政元素的挖掘,且思政元素以“碎片”為主,體系化、整體性較差。

3.師生對思政理念的認識不夠

水利工程專業群中,工程測量實操性較強、技能性要求高,導致師生在潛意識中認為學好測量技能才是重點,忽視了課程思政的融入。另外,對以實踐技能培養為主的《工程測量》課程,缺乏完整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導致學生不夠重視。

《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設計

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的基本載體,需要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教學方法和價值觀念,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課程教學。因此,課程思政的設計不僅是在原有教學內容中簡單加入思政元素,而是要明確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相應調整,保證課程的整體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另外,在教學內容上,應對接行業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更新教學內容,強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1.確立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按照水利工程專業群建設要求,課程教學團隊結合企業崗位調研,對接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專業標準,修訂完善《工程測量》課程標準,確立課程知識、能力、素質目標,并結合課程思政要求,確定課程思政育人目標主要包括:

(1)家國情懷價值引領。將家國情懷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工匠精神強技育能。滲透工匠精神和測繪精神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以及技術強國意識,樹立為測繪事業奮斗的崇高理想。

(3)法治意識提素增質。結合工程安全意識教育和規范標準教育,增強法治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安全意識。

2.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結合職業能力要求,依據課程目標,對接水利工程測量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手段,確定水利工程測量員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按水利工程施工測量流程,確定七個典型工作模塊及其對應的學習任務,并明確在專業群內各個專業對學習任務要求的不同。見圖1所示。

20250220094630986-68-ae317.png

3.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應牢固樹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教學理念,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注重挖掘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根據《工程測量》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按照課程確定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從“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和法治意識”三個維度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按照七個工作模塊,序化思政點映射,探索《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舉證式、類比式、聯系發展式、啟發式、反思式、實踐式等六種融入模式(表1),構建課程思政融合點和預期效果(表2)。

20250220094631034-22-50251.png


20250220094631041-32-ed3fe.png

20250220094631008-21-4864b.png

課程思政在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構建課程教學團隊,營造課程思政育人環境,通過改革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對課程育人目標達成進行評價,同時,對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進行監控和評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豆こ虦y量》課程思政實施思路如圖2所示。

20250220094631005-66-f495f.png

1.《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工程測量作為專業群的共享課程,是后續專業群內眾多核心課程的重要支撐,建立一支掌握工程測量專業知識技能、具備良好思政意識和能力,且能有效將專業知識講授和思政元素融合的課程教學團隊顯得尤為重要。

(1)構建“三協同”培養機制

一是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結對協同。通過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結對輔導培養,由思政課教師引領專業課教師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提升專業教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素養。二是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結對協同。通過對接專業所屬的兼職教師,拓展工程測量的新技術、新手段,接觸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為課程思政實施積累教學資源。三是不同課程教學團隊的協同。加強與水利工程專業群內《工程測量》教學團隊交流協作,收集水利工程行業思政資源,有利于更新行業課程思政資源。

(2)開展多方位培訓

依托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加強課程思政素養培養。依托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群《測繪基礎》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力量,利用專業教學內容相似、思政元素相近的便利條件,加強傳幫帶,促進《工程測量》教學團隊課程思政能力培養,加強課程思政專題學習。通過與思政課教師結對、校企聯合結對等方式,參加各類課程思政專題學習培養,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2.搭建立體化課程思政育人資源及環境

除了教學團隊培養、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等,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和良性的外部環境是課程思政實施并取得效果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在《工程測量》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打造課程教學資源,開展校內校外思政融入,搭建立體化的課程思政育人資源及環境。

(1)線上線下結合

線上,依托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工程測量技術3個國家教學資源庫和水利工程省級教學資源庫,遵循水利工程專業群《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育人主線,將思政元素融入在線課程、SPOC個性課程及虛擬仿真實訓軟件中,并將中國測繪科技館、全國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和地圖展覽、院士風采等線上資源融入課堂。線下,結合梳理的思政元素,將“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測繪場景、職業素養”融入課堂,滲透進教學環節。

(2)校內校外結合

校內,結合測繪地理信息工程實訓中心建設,加強實訓室內外文化建設,將榜樣故事、操作規程、安全法規、測繪歷史等融入實訓室環境建設,讓學生在實訓環境中潛移默化接受熏陶;校外,依托陜西省測繪地理產業協會、陜西省測繪地理學會理事單位身份,積極對接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等,組織教師參觀國測一大隊精神展示室和珠峰測量展廳,培養教師思政意識和能力;邀請大國工匠、技能大師等開展現場教育。

3.教學方式變革

針對水利工程專業群《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性強的特性,采用“MO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案例分析、項目教學法、分組討論、小組實訓等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質量雙提高。

(1)課前探學

課前教師通過教學資源庫、在線開放課程等資源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看微課、領任務,小組互動互助,探究學習,進行課前測試,教師課前輔導、答疑,并根據學生預習情況調整教學安排。其中,思政育人以“感”“悟”為主。

(2)課中踐學

課中,通過“案例引入、實訓操作、歸納梳理、總結點評”四個階段,將專業教學內容和思政要素有機融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實踐翻轉課堂,達成課程目標。

(3)課后拓學

線上發布討論,學生小組查閱資料、討論,形成學習報告,線上提交結果,教師點評,組織進行小組之間和組內互評。

4.教學評價改革

師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是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落腳點,要改進評價方式,強化過程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提高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豆こ虦y量》課程思政評價針對教師和學生兩個維度要實施不同的評價體系。

針對教師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評價主要采用督導考評和教師互評機制。督導考評主要側重檢查教學內容是否優化、教學資源是否完整、課程思政元素是否融入、融入方式是否恰當等;教師互評以教學團隊開展,包括在教師間定期開展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經驗會,圍繞典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方式等進行交流探討,達到共同提升。學生維度評價要體現顯隱性指標互映,側重過程評價,強化項目考核,多元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企業。評價內容涵蓋知識、技能、綜合實踐、學習態度、創新思維等維度,評價指標主要圍繞知識的掌握度、課堂參與度、團隊協作度、成果展示驗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

結  語

本文從水利工程專業群《工程測量》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出發,通過確立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形成“家國情懷、工匠精神、法治意識”的《工程測量》課程思政育人主線,通過探索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搭建立體化思政育人資源及環境、改革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探討課程思政實施策略,達成思政育人效果。通過研究,可為專業群內相關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翟哲,楊浩,趙玉潮.基于OBE理念的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云南化工,2023,50(6):208-210.

[3]郭晶晶,張勝巍,鄔國棟,等.疫情背景下分析化學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J].廣州化工,2023,51(8):218-220.

[4]譚金石,楊忞婧,高照忠.高職院校測繪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4):97-101.

[5]盛美娟.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對外經貿,2022(9):91-93.

[6]劉偉.對分課堂模式下“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6):72-74+97.

[7]熊亮華.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社會主義的預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3):99-106.

[8]吳香林,羅環敏,譚蓉.融媒體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課程思政建設[J].計算機教育,2023(7):68-72.

[9]郎亮,劉九菊,王時原.建筑學專業建筑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當代建筑,2021(11):66-68.

(唐桂彬、周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