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閉環模式”校友助力包裝工程專業建設研究
——以西安理工大學為例
作者:靳彥嶺 楊慧娟 任鵬剛 黃穎為 孫振鋒 任 芳
發布時間:2025-02-18 11:17:2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立足于新工科背景下對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的新要求,以及包裝行業對創新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充分挖掘校友資源的潛在優勢,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閉環模式”校友資源創新育人的包裝工程專業建設的具體實現途徑。將校友資源融入專業建設的助“產”、助“學”、助“研”中,實現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同時營造良好的校友文化,使校友資源助力包裝工程專業建設得以可持續地良性發展,不斷優化專業建設,以期為包裝行業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工科 包裝工程 校友資源 就業 專業建設
基金項目:2023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包裝工程專業一流人才培養路徑研究”(編號:23ZZ026);西安理工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3年度一般項目)“‘閉環模式’校友資源助力包裝工程專業建設研究”(編號:xjy2323);西安理工大學校級研究生教改項目“課程思政與包裝工程專業研究生教學體系融合策略研究”(編號:310-252042352);2022年度青年項目“基于《電化學原理》與科研融合的全方位Problem Case Discuss Practice教學模式探索和實施”(編號:xqj22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引 言
2017年教育部啟動的“新工科”建設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打好提升質量、推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是為培養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工程人才所做出的大規模高等教育教學變革,其核心目標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涉及傳統工科專業的改造升級,核心舉措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報告還指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因此,教育一定是培養有就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包裝工程是為包裝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交叉工科專業,主要研究材料學、美學、印刷、機械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裝行業歷史非常悠久,伴隨著人類科技和文明的發展,包裝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和發展過程。進入20世紀后,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智慧物流、“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促進了現代包裝工業的迅速發展。包裝工業已成為工業大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新工科建設和行業不斷發展對包裝工程專業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現狀分析
1.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
大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后,最終要進入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就業”就是高校、社會和學生之間的交匯。學生的就業能力對社會、高校和大學生個人都極為重要。
首先,大學生就業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而社會對人才的認定建立在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之上。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社會正在發生巨變,而且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人類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由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經歷了幾百年,而由信息社會逐漸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各行各業都在不斷變化,只有適應這種快速變化的、有專業技術、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的良好就業能力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和行業需要。
其次,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檢驗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直接標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而這些正是學校的任務,培養出社會和人民滿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就業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責任和使命,學生就業能力強、就業率高說明學校教學質量好、水平高,從而獲得積極的社會評價和生源市場,進而推動高校生存和發展的良性循環。
最后,就業能力對大學生的個人發展至關重要,已成為衡量學生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試金石,同時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通行證和敲門磚。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生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堅定信念,在接受教育的階段要努力學習過硬的本領,良好的就業能力,把實現個人價值追求同實現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
2.專業建設的必要性
包裝行業產品分布于各行各業,幾乎國民經濟的絕大部分重要行業都與其息息相關。伴隨著社會需求量逐漸增大,目前包裝工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我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全部工業法人企業)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包裝工業已成為“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根據社會需求和政策導向,包裝正向著功能化、人性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投入研究,滿足包裝行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推動包裝行業的發展。
目前包裝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較為完整和成熟,但其本科專業課程內容相對陳舊,學科體系相對封閉,缺乏反映行業發展的前沿內容,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課程內容落后于實際企業發展,難以讓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起到一個創新主導的作用。而工科專業的建設要具有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前瞻性,以高靈敏度來迅速回應外部環境的變動,體現出立足未來的價值導向,推動現有工科專業的改革。同時“新工科”建設要求實現從學科導向向產業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從適應服務向支撐引領的轉變。因此,無論從行業需要的角度還是從新工科建設的要求,都需要包裝工程的專業建設和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不斷優化。
3.校友資源的開發現狀
對高校來說,分布于社會各界的校友是一個知識密集、信息豐富并與母校有著情感基礎的特殊的重要群體,是一個非常珍貴的資源寶庫。以西安理工大學包裝工程專業為例,西安理工大學是全國最早創辦包裝工程專業的高等學校之一,1985年在全國率先設立包裝工程專業,1986年起招收包裝工程專業本科生,1996年獲得我國第一個包裝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開展“中德包裝工程本科雙學歷教育”互派留學生計劃。30多年以來,包裝工程專業的校友具有數量大、分布廣泛(國內外)、影響力大、素質層次高、對母校飽含知恩圖報之情等特點,且校友資源在時間上是源源不斷的、可再生的。
目前校友對母校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提供實習機會、分享就業信息、校慶捐款等方面,而校友資源在助力高校專業建設方面的潛在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育人力量,共同育人。校友是大學發展的重要社會資源,同時也是學校辦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校友資源在專業建設的作用,拓展辦學空間、延伸教學內容,可持續將校友資源融入專業建設中,在新工科背景和現有教育體制下對人才培養和輸送、學校、校友、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校友資源助力包裝工程專業建設的探索
包裝工程專業是一個含有眾多分支、全方位、立體式的典型綜合學科,是不斷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實用技術,針對該學科應用性強的特點,包裝工程專業建設應該結合自身的理論與最前沿的材料、設計和理念等不斷創新,使培養的本科生在畢業時就具備企業所需的創新能力,為就業做好準備。因此,本文提出將校友資源切實融入包裝工程的專業建設中,發揮其在助“產”、助“學”、助“研”中的潛在作用,其中互利共贏是最終目標,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是基本要求,情感性是有效保證。實現校友資源全方位、可持續地融入專業建設上可以具體從以下幾點著手:
1.校友資源之助“產”
本科教育以理論教學為主,重視理論性和基礎性學習,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保證其足夠的發展后勁。同時,作為工科專業,包裝工程專業建設也需要跟得上行業技術發展的步伐,培養的學生要具備產業導向要求的創新、實踐能力。本科教育的工科課程體系中一般都包含了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就是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結合過程,工程教育與企業生產及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體現,為了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加強專業知識的認知和理解。生產實習一般由指導教師確定實習單位,實習的過程是先組織學習參觀,隨后大部分時間都是跟班勞動,勞動內容大多是簡單、重復和煩瑣的,生產實習效果不好,很多學生產生消極的行業內就業抵觸情緒。隨著“新工科”建設計劃的推進,現有教學理念和模式支撐下的生產實習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工程意識及創新思維培養的需要,亟待進行改革。目前包裝工程專業的校友在行業內已經有比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生產實習過程充分發揮校友的作用,擇優選擇在行業內典型且技術領先的企業,建立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充分發揮企業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在實踐課程如生產實習過程中,除了傳統地讓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和了解實際的生產情況,另外增加企業中技術、管理骨干系統講授環節,內容可涉及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和新理念,做到讓學生從產中學、從學中做,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保障生產實習效果。
2.校友資源之助“學”
信息時代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工作方式和信息傳遞手段日新月異,需要建立搭建起一套校友信息化交流平臺。
首先,專業需要制訂工作計劃,在學生畢業之時就建立畢業生(校友)檔案,根據學生去向進行分類和分組,如企業組、深造組,企業組又分為技術類、設備類、管理類、材料類和跨行業類,深造組分為校內和校外深造類,在這個平臺內校友更新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動態,如工作升遷、變動、深造學生就業等發展動向。
其次,企業組校友在平臺即時發布企業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和新理念,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深造組校友在平臺發布考研、考博等經驗、政策、自身就業情況;同時因為行業內的校友既了解本行業管理、技術要求和發展現狀,又十分熟悉母校的師資、科研、教學特色,校友可結合切身經歷將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不足作為具體建議反饋給專業建設,形成如圖1所示的“人才培養—人才輸送—校友回饋—人才培養”的“閉環”資源利用模式。在這里,校友資源的開發利用雖然是“閉環”模式,但并不“閉塞”,因為校友在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變成校友,接觸包裝行業一線,成為校友中的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向學校反饋信息,專業教師及時查看校友相關信息,對內容進行歸納、討論和總結,將相關專業前沿知識滲入課堂教學,并通過對校友的工作、學習動態規律和對專業建設的建議的研究。發揚專業培養的優勢,彌補不足,將專業人才的培養與行業的需求有效結合,不斷豐富和充實專業資料與資源,及時調整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不斷優化和更新。
此外,學校方面可以設置行業前沿相關的“校友課堂”,由校友擔任講師,以線上線下形式切實走進育人過程中的課堂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根本出發點,校友情系母校,以初心回歸本源,把自己在社會實踐中悟出的“企思妙想”導入別開生面的專業使命教育課堂,將行業前沿案例在課堂復盤,讓學生全方位感知包裝行業的市場前景與人才需求,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有機融合,從而真正地幫助學生擴大專業視野、感悟專業魅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使命感,理清未來的就業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就業性能的人才提供保障。
3.校友資源之助“研”
公共關系理論認為只有通過交往雙方不斷交流聯系而雙方共同得益,這種互動關系才能持久保持下去,此理論同樣適用于校友資源開發與管理。要想將校友資源持續、長久地用于育人工作,雙方互利性是必不可少的。校企合作項目是一個承載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等功能的有機體,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有效整合社會資源與教育資源,將學校、企業組成利益共同體。而目前校企合作最大的障礙是校企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因此需要發揮校友資源的橋梁作用,立足自身特點和實際,校友面向母校設立科技合作項目,明確各方職責,學校專任教師發揮理論和科研特長,指導學生完成合作項目,實現“做中教、做中學”,使學生所學所做內容與企業需求的深度結合,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生產工作過程的高度融合。通過完成合作項目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技術應用能力,同時切實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教學與項目工作中實現創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學校社會效益的雙贏,奠定校企雙方長效合作的利益機制。
4.培育良好的校友文化
校友資源的潛在性決定了開發校友資源要積極主動、要積極創造,與此同時這也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良好的校友文化是校友資源開發的情感保證。校友文化是校友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一種重要引導機制,能促使學校與校友密切聯系,達成共識,使學校目標與校友個人目標有機統一。建設校友文化,比如校方通過在校友信息化交流平臺發布學校和專業新聞動態,讓校友實時了解母校的現狀,在情感上有歸屬感;專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宣傳校友的杰出典型,舉辦杰出校友論壇,設立“校友返校日”制度,增強校友的凝聚力;在校園和專業文化建設中充分體現校友文化,讓學生對專業未來發展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產生較強的專業認同感。一屆又一屆的校友傳承并豐富校友文化,在校時受益于校友資源,畢業后又作為校友加入助力包裝專業建設的隊伍中,保證校友文化和校友資源的教學融合得以可持續發展。
結 語
新工科建設對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的要求、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創新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包裝工程專業需要保持對行業發展高靈敏度。在此背景下,基于校友資源具有的行業、技術、信息和社會資源的優勢,本文提出以就業為導向,將校友資源融入包裝工程的專業建設中,具體體現在助“產”、助“學”、助“研”等方面,透過校友資源這個窗口了解行業內的前沿技術、材料、設備和理念,促進專業建設的不斷優化,同時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友文化,促使校友文化和校友資源的教學融合得以可持續地發展,為國家戰略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具有高質量就業能力的新時代包裝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鑫橋,王庚,吳津蕊.新工科的研究現狀、實踐進展與未來趨勢[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63-70.
[2]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91-92.
[3]王紅雨,于張娜,閆廣芬.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專業的調整、布局及衍生機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24-30.
[4]黃飛,邢相勤,劉銳.我國高校校友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J].中國高等教育,2009(5):57-58.
[5]張龍華,楊春艷.高校統一戰線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8):25-32.
[6]胡勇,馮力,賈智.“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之初探[J].高教學刊,2021(4):126-129.
[7]居延安.簡明公共關系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
[8]郭峰,夏昕.“三融合”模式下多模態校友資源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的方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7):146-147.
(靳彥嶺、任鵬剛、黃穎為、孫振鋒、任芳: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與數字媒體學院;楊慧娟: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