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人、車、路、企”重點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潼關縣教體局持續落實“民警+輔警”“民警+教師”“小手+大手”“安防+整治”等“四個加法”工作經驗,通過常態化護學,多措并舉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切實筑牢校園平安之路,確保學生出行安全暢通。

一是民警+輔警安全護學全覆蓋。按照“一校一策”,向中小學校、幼兒園派駐聯系民警,安排1名或多名民警(輔警)啟動交通安全護學崗模式。民警從交警、特巡警、派出所擇優選派,定人、定崗、定責,文明執勤、護學安園。民警從家長、老師和社會熱心人士中按照自愿原則招募,定期培訓教育,實行輪崗輪值,配合民警愛心護學。在上放學高峰期,民警提前到崗到位,現場指揮引導校車、接送學生車輛在規定位置停靠,有序疏導社會車輛安全通過學校門前路段,引領學生安全過馬路,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二是民警+老師安全交通進校園。交通安全重在宣傳教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治本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各中小學、幼兒園將護學行動延伸進校園、入課堂,通過安全教育課、發放宣傳資料和國旗下的演講、家長會、主題班會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經常組織民警向學校師生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講。由學校確定責任心強、熟悉安全工作的教師擔任安全宣講員,常態化組織交通安全大課堂,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向同學們、家長們宣講交通安全知識。

三是大手+小手道路平安進萬家。交警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宣傳交通安全知識,讓學生提醒家長文明守法和安全駕乘,帶動一個個家庭,帶動一個個身邊人,共同營造安全文明道路交通環境。教育引導家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子女面前樹好榜樣,擔負好監護人的監護責任,做好子女安全教育。

四是安防+整治安全保障全方位。各學校在校門口設置了安全防護設施、防沖撞立柱等公共安全防護設施,校門及周邊的人行道和車行道實行物理隔離,進一步完善校門前交通網格線、斑馬線、減速塊以及交通標志、禁鳴標志、交通護欄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校園安全防范標準化、規范化,進一步保障學生通行安全。

下一步,潼關縣教體局將聯合交警部門持續強化“護學崗”工作,全力做好全縣各學校上下學期間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為師生撐起“安全傘”,構筑平安上學路。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