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授時中心、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地建設;新材料陜西實驗室、西安理工大學科創城等中試平臺(基地)和新型研發機構等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有序推進……2月11日,走進位于西安高新區的絲路科學城,記者感受到這里涌動著創新的熱潮。

絲路科學城是西安“雙中心”的核心承載區。西安市從平臺建設、未來產業布局、人才引培、科技金融結合、創新生態營造等方面著手,大力推動“雙中心”建設成形起勢。

“我們的平臺從原來的研發平臺升級為工程平臺,為光電子芯片產業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全鏈條技術服務,與他們攜手推動光電子產業發展。”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軍紅說。

作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省科技廳、西安高新區等聯合成立的共性技術平臺,位于絲路科學城的陜西光電子先導院通過提供“稀缺平臺資源+專業技術服務”的方式,搭建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推動科技成果更快轉化落地。

如今,光電子先導院的4到6英寸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和聚集了上百家光子企業,吸引了唐晶量子、賽富樂斯、廣東致能等化合物光電芯片項目,聚攏了一批高端人才,入駐平臺的企業有多項科技成果及產品突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填補了國內空白,進一步推動光子產業創新集群蓬勃發展。

隨著西安“雙中心”建設不斷提速,以光子產業鏈為代表的重點產業鏈聚集效應日益顯現。

去年11月,在2024硬科技創新大會光子產業峰會上,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省外企業現場簽約,落戶西安高新區。

“落子西安是公司擁抱產業鏈‘大家庭’的重要布局。這里不僅有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還聚集了外延材料、晶圓制造等產業鏈上游資源。”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汪洋說。

目前,絲路科學城匯聚了各類光子企業168家,涉及光子材料與芯片、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傳感三大產業領域,核心產業規模近200億元,一批光子企業脫穎而出、由小變大。

2月5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在絲路科學城主引擎——西安科學園啟動區內,中試小試平臺孵化器二期項目開工建設。

“二期項目將進一步拓展中試小試平臺的功能,以滿足更多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的需求,構建從實驗室到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的策源高地。”項目負責人王濤說。

數據顯示,絲路科學城啟動建設3年來,開工產業項目235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21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691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7家,新增上市企業13家。

隨著西安“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目前,絲路科學城產業人口達43.7萬人,硬科技產業區聚集近4000家企業,形成光電子、新能源汽車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匯集三星、比亞迪、中興通訊、奕斯偉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培育形成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機器人、衛星應用五大新興產業,布局了生命健康、類腦智能、氫能與儲能等一批未來產業。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