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學者揭示功能性寡糖在上消化道的營養新功能與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5-02-13 10:28:30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近日,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李婷副教授和楊興斌教授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發表題為“Nondigestible stachyose binds membranous HSP90β on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um to regulate the exosomal miRNAs: a new function & mechanism(非消化性水蘇糖通過觸發小腸上皮細胞膜HSP90β開關調控其外泌體miRNA譜的新功能與新機制)”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功能性寡糖在上消化道的營養新功能與新機制。
研究團隊利用Pull-down、CRISPR-Cas9基因編輯等技術,首次發現低聚四糖水蘇糖雖未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內,卻非常明顯地積聚在細胞膜表面,并與小腸上皮細胞膜上熱休克蛋白HSP90β結合。HSP90被稱作細胞外泌體分泌的調控“開關”,外泌體則作為細胞間通訊的重要信使,將其載運的miRNA、蛋白質等信號分子傳遞至受體細胞,激活胞內信號通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團隊進一步借助糞便miRNA移植、Small RNA-16S rRNA測序等技術,揭示水蘇糖通過直接作用小腸上皮細胞膜HSP90β重編其外泌體miRNA表達譜的營養新功能,并率先闡明水蘇糖類功能糖通過該新功能調控腸道菌群的間接益生新機制。
該發現打破了非消化性寡糖與近端小腸無“交流”的固有認知,拓展了經典益生元寡糖的益腸營養譜和效應機制理論,為探索功能性寡糖在上消化道驅動的“潛藏”營養新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與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