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記者 聶蕾

“土豆能發電,是真的嗎?”

“土豆淀粉水可以寫密信,是真的嗎?”

“土豆能浮在水中,是真的嗎?”

“土豆……”

一連串的發問,瞬間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接著,用土豆系列科學實驗將思政課與化學、物理、生物、歷史等學科有機融合,通過觀實驗、做實驗、悟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學科內容。課程的結尾,引入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戰士在-40℃吃凍土豆的片段,重溫抗美援朝歷史,強化政治認同。

這是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思政教師李善婷《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課的場景。

“堅持改革創新,把思政課做成一道道配方新穎、包裝時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美味大餐”是李善婷對思政教學的不懈追求。

“遇到好老師是我人生的幸運”

劉漢穩是李善婷高三的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喜歡隨身帶著新鮮出爐的報紙,上課時把新聞時政熱點與課堂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原來政治課這么豐富、有趣,和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她被劉老師的上課風格深深吸引了,對政治課的刻板印象也開始發生變化。

大學時,李善婷進入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習。這期間,她不僅打牢了理論基底,重要的是遇到了一批好老師。她還記得講政治經濟學的楊波老師喜歡從馬恩原典出發,抽絲剝繭,邏輯清晰,生動有趣。“政治經濟學是相對較難的一門課,但楊老師講得很吸引人,每次都要提前搶座位才行。”那時,還沒有“抬頭率”的說法,現在回想起來,她真正認同“抬頭率”是檢驗一個老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幾年學習下來,一個理念也開始在她的心底萌芽——“思政課應該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

“能在求學路上遇到這些老師是我一生的幸運。”李善婷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教師。

2011年,李善婷成為曲江一中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在學校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中,她像“海綿”一樣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觀摩、學習、提升。如今,她已成長為陜西省第九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西安市骨干型教師等,曾獲陜西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入選全國首屆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典型經驗,是教育同行和家校師生一致公認的好教師。

“要上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思政課”

“對于這個遺產糾紛案,如果你是法官,會怎么判決?”李善婷化身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向同學們提出問題,并進行了課堂采訪。時隔多年,她仍然能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賽課的場景。

那一次,她講的是八年級“遺產繼承”的相關知識,采用了“案例+現場采訪互動”的形式,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了大膽創新,課堂反響不錯。以此為契機,她開啟了對思政課堂教學創新的探索。

為了能引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她隨時收集最新的時政資料,幾十本備課本和電腦里滿滿當當的資料夾,成為她從容處理各類教學突發狀況,屢次在各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底氣。“我習慣把上課要說的每一個字都寫下來,并堅持寫課后反思,尤其是各個環節的銜接與學生對問題的反饋情況。所以,每個班的課都是有所不同的。”

在講“集體”的概念時,她拋出問題:“在《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都為取經做出了貢獻,你覺得誰的貢獻更大?請給他寫一份頒獎詞。”問題一拋出,立即引來全體學生的熱烈回應。在曲江一中大力推行思維型教學改革實驗的背景下,李善婷努力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創新實踐中。“要調動學生思維,就要讓學生要‘動’起來。”為此,她十分注重問題設計的新穎性、趣味性,以問題讓學生動起來,提升思維參與深度。“如果你直接問如何構建一個集體,學生可能沒大多興趣。但是,如果把問題改動一下,學生的思維參與度就是明顯不同的。”

2019年,李善婷加入王增運學科帶頭人工作坊,第一次接觸到高中議題式課題研究。緊跟團隊研究的進度,經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密度教研,她開始嘗試將議題式教學融入思維型課堂教學實踐中。“議題式和活動型課程設計,是思政課上的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最重要的抓手”。2020年,參加全國首屆議題式教學設計大賽并獲得一等獎給了她信心。如今,她將議題式教學設計作為自己的專題研究方向,并帶領自己的團隊成員持續進行研究探索。

在李善婷看來,思政課就是鹽,少了思政課的鹽,一個人就會精神上缺鈣,但不能掐著脖子就往里灌,學生會排斥,最終適得其反。因此,要把思政課不僅上得有意義,還要有意思。

“要把思政課做成設計上配方新穎、形式上要包裝時尚、內容上營養豐富、效果上味道鮮美的一盤盤可口飯菜,即有故事、有思辨、有實踐、有名師、有技術、能守正,才是真正適合學生的。”她是這樣說的,在實踐中也是這樣做的。

“成為照亮學生前行道路的微光”

在李善婷看來,當前的學生處在一個價值多元、泥沙俱下的信息時代,教師必須了解和直面學生拋來的“真問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做好經師,又做好人師。

因為是思政老師又當了班主任,她發現思政課和班會課有很多契合點。例如,給高一學生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她設計了主題班會《人工智能時代,你準備好了嗎?》,引領學生從認識自我出發,結合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發現文科班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后,她設計了《我愛數學》主題班會課,引導學生迎難而上,面對未來人生路上的挑戰……目前,她已經設計開發了大概十余個主題的思政班會課,還參與編寫了《魅力微班會》《初中主題教育36課》等暢銷書籍。

班里有個胖胖的男孩竟然在空軍招飛時報名了。她告訴男孩,這個過程會很艱辛。男孩卻堅定地說:“老師,如果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是需要有人付出和犧牲,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聽完了男孩的話,李善婷非常感動。“班主任也好,思政老師也罷,我們就是一束微光,只要不斷地努力,總能給學生帶來光和溫暖,照亮他們的未來前行之路。”

“在更廣闊的舞臺上閃光”

“同為思政教師,李善婷老師的賽教課、常態課中所呈現的對素材的挖掘深度、選用的精巧讓我自愧不如。”在西安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西安市教育局組織開展的線上公益培訓活動中,有教師這樣留言。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榮譽的獲得,李善婷開始有更大的舞臺和空間,示范、引領、帶動更多的思政教師一起成長。目前,她擔任了西安市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培訓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干部培訓學院的授課專家,西安市曲江新區的思政教研員和“名師+”研修共同人主持人等,為廣大思政教師作專題講座和示范課。

2023年,李善婷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成立,共吸納各級各類教師24人,目前已有2人成長為陜西省教學能手,3人成長為西安市教學能手,2人成長為區級能手,2人獲陜西省思政課大練兵“教學標兵”。在校內,她先后與5位青年教師結成師徒關系,并指導他們承擔了“西安市好課堂”之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

“關鍵點是引起新時代學生的興趣,將專業知識與時事要點有機結合,是提高授課質量的不可或缺的驅動器。”陜西師范大學2021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陸怡靜在聽了李善婷的講座后,對如何“在小課堂里造大文章”印象深刻。

從教13年來,李善婷時刻牢記“成為一名好老師”的初心,“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探索“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思政課”的道路上風雨不懼、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