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用寒假的良好時機,西安市教育系統啟動“大家訪”活動。家訪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學校與家庭,讓眾多教育工作者對“教育與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校和家庭在“雙向奔赴”中,共同用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晴空。

在西安經開第十一小學校長余官姣39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過許多性格迥異、家庭情況復雜的孩子。其中,小天(化名)的故事讓她對“教育與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她深深體會到家校共育的內涵與力量。

西安經開第十一小學教師家訪中

教育是心靈的觸碰和生命的引領

小天是經開十一小一名二年級學生。剛入學時,他眼神中滿是戒備與不安,從不主動與同學交流,課堂上心不在焉,作業更是敷衍了事。老師們多次嘗試與他溝通,卻收效甚微。看著他平日的表現,余官姣深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小天可能會在自我封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起初,余官姣利用課余和午休時間,坐在小天的身旁,用溫和的語氣跟他聊天。從簡單的問候到校園里的趣事,她耐心等待他的回應。漸漸地,小天開始用點頭或搖頭來回應她。

“這是他打開心扉的第一步。只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才能為后續的引導打下堅實基礎。”余官姣說。

由于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余官姣主動向小天的媽媽反饋孩子在學校的進步,了解小天在家的表現,傾聽家長心聲,分享教育方法。兩人共同定下家校共育計劃,包括在家中為小天創造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周末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和事。

一段時間后,小天逐漸從自我封閉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開始主動與同學交流。“當他第一次緊緊擁抱我時,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把小天的變化告訴他媽媽,她激動得眼淚嘩地一下子就流了下來。”余官姣說,她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心靈的觸碰和生命的引領,只要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就能幫助他們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家訪與日常關愛能打開學生心靈深處的“鎖”

余官姣積極倡導全校教師開展大家訪活動,鼓勵教師通過“家”門走進學生“心”門。在家訪過程中,老師們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分享孩子在學校的進步、興趣愛好和待改進之處,讓家長清晰知曉孩子的發展動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交流中,老師們了解孩子家庭情況,傾聽家長教育困惑,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策略。針對孩子性格內向的問題,老師建議家長在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表達,學校也會為孩子創造更多展示機會;家長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的學習習慣,老師據此調整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校長,特別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余官姣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校園里,她總是面帶微笑,主動與每位學生打招呼,鼓勵老師們以身作則,用愛心和耐心去關心每個孩子。

“家訪讓老師將學校的溫暖延伸到家庭,家長也將家庭的期望反饋到學校。家訪與日常關愛就如同一把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深處那把‘鎖’,讓陽光灑滿心田,讓他們在愛的滋養下茁壯成長。”余官姣說。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