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大學教授王鵬(左)在實驗室和團隊成員研討課題。呂揚攝

1月13日,西安工業大學已放寒假,但學校“軍民裝備信息感知與智能控制”科創團隊實驗室里,師生還在全力攻堅“無人駕駛感知數據多維計量方法與評估系統”研究課題,忙得熱火朝天。

“項目有時限,科研無假期。現在正是科研最緊張、最辛苦的時候,我們剛好可以利用假期來完成項目。”團隊創始人、教授王鵬說。

“無人駕駛感知數據多維計量方法與評估系統”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該項目針對特定應用場景人車路協同環境下異質節點多模態感知數據可信性評價問題,從異質平臺感知數據可信性的內涵、感知數據可信性測評方法入手,重點解決多源異構感知數據模態復雜、可信性評價維度不全面、工程化實時性要求高等關鍵問題。

該項目將于今年結題。目前,課題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搭建起一個感知數據通用可信性計算平臺,實現了感知數據可信性量化、隱私數據分級分類、原始數據質量校驗三大功能,打通了感知數據可信性測評等全流程鏈路。

西安工業大學“軍民裝備信息感知與智能控制”科創團隊創建于2004年,現有碩士、博士研究生75名,本科生7名。20多年來,團隊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參與研發“車路協同無人駕駛”,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參與研發“青藏鐵路凍土監測”,護航“一帶一路”路網建設;面向國防現代化需求,投身強軍建設重點研發項目,推動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我希望團隊每個人都專業過硬,更希望每個人都有能創新、敢鉆研、挑重擔的勇氣。”王鵬說。

依托學校學科特色,該科創團隊積極響應國家“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要求,在裝備智能測試、可靠分析等領域形成優勢。針對某型無人平臺的快速精確跟蹤難題,團隊成員林遠強等克服外場實驗惡劣環境,完成了資源制約下跟蹤模型的性能均衡測試驗證,研究成果獲國家級競賽獎勵2項。近年來,團隊多項成果陸續獲得國家級科創競賽獎項。

瞄準前沿科技,不斷探索創新,讓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2024年7月,團隊組建西安鵬智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攜“工業射線底片高清掃描儀與缺陷檢測系統產業化應用”成果入駐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針對當前企業對特種設備、航空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壓力容器、鐵路軌道和石油天然氣管道等的無損探傷檢測底片管理等的迫切需要,該研究突破高質量數字化成像、工藝機理模型構建、焊接質量智能評判等關鍵技術,開發出國產自主可控的射線底片高清晰成像裝備原理樣機和缺陷智能化識別軟件。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延長石油、陜西西宇無損檢測有限公司等企業應用。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