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在陜西省教育廳的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于江蘇南通舉辦的陜西省市縣教育局基教科科長研修班。在聆聽講座、參觀校園、觀摩課堂、專題研討的過程中,我靜心聆聽、細心觀察、虛心求教、潛心感悟,對“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這句話有了更加直觀、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南通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就有“教育之鄉”的稱號。南通以張謇“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豐富的人文積淀到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從競相發展的教育生態到求真務實的管理風格,南通的基礎教育一直走在高點起步、高位推進、高水平發展的路上。

一、著眼效率、細化分解,狠抓精細教學管理

南通基礎教育的工作理念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奇跡”,堅持向精細化管理要教學質量。在教研方面,細化學科核心素養考查目標,前瞻性地將適應性問題細化分解為多個小項目,以項目化突破來推動得分優勢的提升;在課堂改革方面,歸納出“12字12條”課堂教學指導原則,梳理了集體備課的標準和流程,根據不同課型提煉了課堂教學的規范模式,出臺了針對不同學段和學科課堂教學的評價表,總結出了“四精”“四必”的工作策略,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陜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以下簡稱“陜西石油普教中心”)各學校踐行“抓好常規、抓嚴細節、抓實過程”的精細化教學管理思想,積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長慶八中以“好課堂”建設為陣地,以“精講巧練”策略為抓手,自主研發“三統三評”作業管理平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咸陽長慶子弟學校聚焦課程建設質量,制定了詳細、具體的“四度課堂”(自主度、參與度、情趣度、有效度)評價體系,建立了有序、高效的教學新秩序。咸陽長慶子弟學校禮泉分校分解養成教育管理措施,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進行系統化、層次化、序列化管理,受到廣泛好評。

精細教學管理不是死板地統一管理要素,更不是過度地測評與問責,而是在教學教研的過程中關注差異、完善規范,通過盯住關鍵人、做實關鍵處,實現備、講、批、輔、練、考、評、研等教學活動的科學化和標準化,以教育教學的規范有序最大限度地減少師生時間精力的浪費,進而更從容、更均衡、更穩定地提升成績。可以說,精細管理是教學效率的保證,也是教學質量的基礎。正如南通中小學的精細化教學管理,讓每一項教學活動、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目標各適其適,讓每一節課、每一道題的作用各適其適,讓不同學科優勢、不同學業水平學生的提升路徑各適其適。當然,精細教學管理也要著眼于教師之間的協作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預設出符合教師個性特點、學生個性需求的留白,以統一性和差異性相結合、效能性和舒適性相交融的教學精細管理路徑提升學校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五育”融合、錯位發展,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南通的基礎教育突出素質培養,堅持“特色立足”,在“五育”融合發展中培養時代新人,在校本課程構建中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各中小學結合各自學情、校情,從不同角度開發資源,構建了各具特點的素質教育之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等方面都實現了“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一校一品,一生多能”,特色素質教育不僅讓學生們有了更加全面發展的健康快樂童年,更是讓南通教育春色滿園,百花齊放。

教育不局限于課本和試卷。從南通中小學打出的一張張素質教育品牌可以看出,南通基礎教育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會考試”,也體現在尚美、知趣的素質教育成果上。這也說明,學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并不是矛盾關系。教學過程的有效、高效,不僅是為學生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夯實了基礎,更是為“五育”并舉爭取到了時間和精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在提升教學效率的過程中得到了統一。

近年來,陜西石油普教中心的各所學校圍繞“五育”融合、特色發展,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優化育人體系,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陜西石油普教中心的四所學校被評為省級藝術示范校,三所學校被授予體育“特色學校”稱號,禮泉分校體驗式勞動教育實踐貼近生活、成效顯著,長慶八中入選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每所學校各有一片天地。這不僅充分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潛能,有效推動了學生健康成長,還在特色品牌賦能驅動作用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未來,各校將繼續懷著“塑造未來棟梁之材”的自信和格局,堅持以德為先,聚焦身心健美,突出關鍵能力,探索挖掘自身優勢和特色,以品牌創建作為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在推行“五育”并舉過程中實行錯位發展、特色辦學,讓每位老師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用“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推動立德樹人質量全面提高。

三、賡續傳統、借地取力,營造精雅校園文化

從淵源傳承來看,從北宋教育家胡瑗提出“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到清末張謇開啟南通教育現代化新風,再到如今李吉林、李庾南等南通名師育人成果豐碩,南通各學校的文化建設突出傳承與發展。從地域特點來看,南通瀕江臨海,賦予了當地開放包容的氣質,也為各學校培塑了地域特點濃厚的文化形態。南通的中小學以開放理念挖掘當地地域資源,在自身歷史的傳承中塑造未來,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的校園文化,彰顯出獨具魅力的文化自信。

如果說學業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立足之“根”,那么文化就是學校的“魂”。從文化浸潤的時代要求來看,具體鮮活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為教育教學發展彌補短板、發揚長板、兜住底板,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有助于為不同特點的學校提供特色辦學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學校通過充實文化內核、明晰育人定位,在文化傳承、經驗積累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內驅力和向心力。可以說,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是互相補充、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

陜西石油普教中心多年來一直堅持著“服務長慶油氣發展,盡責職工子女教育”的工作思路,各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本身也有著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我們應該在協調各方教育資源的過程中,把學校自身積淀和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底蘊、治學傳統和教育底色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和優化,提煉出最貼合學校辦學特點、最彰顯學校辦學理念的校園文化主題,在“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的文化氛圍中統籌校園環境建設、校本課程建設和實踐活動建設,最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內化為學校師生的心理因子,外化為學校發展的響亮“名片”。

四、數據賦能、提質增效,實施精準教學教研

傳統的教學分析評價教學質量和學業水平,多以班級平均分、各分數段人數為主,數據多、應用難。南通市將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引入基礎教育后,精確的數據具體到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知識點、每一道測試題,并且以可視化圖表形式全面展示,讓老師能夠從共性問題深入到個性問題,更清晰準確地制定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各宜其所宜,各適其所適”的“老師精準教、學生個性學”。

陜西石油普教中心的兩所高中也引入了輔立碼課系統,學校借助系統平臺精準把握學情,幫助教師精準因材施教,為師生減負增效,助力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在進一步加強主體自覺上下功夫,引導師生正視數字化學習活動的開展,主動適應數據賦能背景下學習內容、組織形式、評價方式甚至師生關系的變化,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態度應對數字化學習。基于學生視角,通過大數據動態追蹤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逐步完成知識圖譜的基礎上,及時生成學生學習效果的曲線圖,讓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直觀且及時,通過及時的正向反饋,讓學生積極主動推進個性化學習、定制化學習。今年輔立碼課系統也通過“輔立家長”App,向家長開放了學生數據。我們也可以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會向家長講解如何查看、分析學生的數據,如何根據數據為學生提供學業支持,爭取家長配合,促進家校融合,從而增強學生在數字化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在研修的五天時間里,我領略了南通教育工作者的格局與視野、務實與練達、魄力與擔當,也接觸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專業發展的認識、拓寬了工作思路。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接下來,我將把在南通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用苦干來落實”,在具體的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細化工作措施,以學促干強擔當,篤行實干再出發!

作者單位:陜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