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粒種子迸發出生命的力量
作者:張云云
發布時間:2025-01-21 10:00:4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學生如同春天里的“種子”,只有提供適宜的土壤、陽光、水和養分,才能促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長成最好的模樣。而學校,就應該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讓這些可愛的“種子”能向下扎根,向陽而生!
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多元與創新并蒂發展的,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教育。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數字化應用能力等都不可或缺,這些關鍵能力是學生們在未來得以持續成長的發力點,也是學校打造特色跨學科課程“生長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學校以“四季課程”為切入點,開展了“生長課程”的實踐。借鑒四季節令,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感興趣的問題為出發點設計課程內容。帶領學生走進春天、暢享夏天、探秘秋天、玩轉冬天。學校以年級為緯度,以各學科為經度,繁簡交織、分層實施。低年級重觀察、發現和體驗,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季節特點;中年級重實踐、探究,引導學生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勞動等相關知識和技能,探究季節奧秘;高年級,學校組織學生們開展項目式學習,通過小組研討、集體策劃、設計學習方案等方式,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自己在四季發現的興趣點和困惑點,并交流學習分享成果。“四季課程”的探索和實踐,將學生們的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鏈接,讓學習真實生動地發生。
以今年的“走進春天”課程為例,語文教師引導一、二年級的學生將碧水青山、春和景明繪于扇面、馬勺上,讓學生動手創作詩配畫,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感悟詩詞里的春光;指導三、四年級的學生結合現代詩的學習,寫出充滿童趣的短詩歌,繪出他們心中的春日禮贊;指導五、六年級學生們以“大唐千秋史,悠悠長安情”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帶領學生走進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歷史博物館等地研學,探究唐代樂器、唐朝迎賓禮、唐錦、服飾、妝容、發型之美,感悟詩詞文化,品鑒“舌尖上的大唐”,了解西安厚重的歷史,增強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數學教師在低年級開展“悅Jian·量春”“開花認數,思維綻放”“玩轉百變圖形”等趣味數學活動;在中高年級帶領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構思、創作,繪制出美麗的圖案。英語教師以“Hello,Spring!”為主題,讓學生們通過朗誦小視頻、畫手抄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的所思所想。音樂教師讓學生們用“聽雨筒”模仿春雨的聲音,用風鈴模仿春風的聲音,用鈴鼓模仿春雷的聲音,用音樂臺歷記錄春日的歌曲……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們以“遇見春天”為主題,用畫筆描繪春天,用樹葉拼貼春天,用陶泥創造春天。科學教師帶著學生們探秘春雨后的小蝸牛,觀察樹葉在春天的生長和變化,探索農作物的生長規律。豐富多元的跨學科學習,能夠讓學生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探究中學。
教學相長,教育是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旅行。“生長課程”不僅使學生獲得了成長,也使教師受益良多。在“生長課程”的探索和實踐中,教研組長帶領組員探討制定課程的實施方案,一季一主題。方案完成后,由學校組織教研組長進行二次研討,形成執行方案后開始實施。在每一季課程實踐結束后都會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反思和總結,以評價為導向汲取課程融合的優點,反思在課程設計和實踐中的問題,并合力找到解決路徑。教師們越做思路越清晰,學科素養和課程領導力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學校邀請上海、江蘇等地的專家對課程實施進行指導,并分批次派教師走出去,學習跨學科課程的先進理念。這些先進理念讓學校教師耳目一新,激發了他們的靈感,也更加堅定了把跨學科課程做得更好的決心。
正如校徽上的圖案“五彩樹”,宏景小學堅持做“有根的教育”,借助“成長課程”向下扎根,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土壤、陽光、水和養分”,使其迸發出生命的力量向陽而生,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宏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