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閱讀文化新樣態 推進學校內涵新發展
作者:章小軒
發布時間:2025-01-21 10:00:0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鐘靈毓秀的輝煌,弦歌不輟的華章。這便是城固縣考院實驗小學,一所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堅持走“文化建校”之路,圍繞“厚重人文造高雅校園,厚實管理塑儒雅之師,厚博課程育文雅之人”的“厚雅文化”,挖掘與傳承并舉,發展和創新并重,從“悅讀、樂寫、美畫、品展”四個維度,構建“有人文、有溫度、有美感”的閱讀空間新樣態,積極打造“書有光 讀最美”的考院特色品牌,構建書香校園,助推內涵式發展,賦能核心素養,提升文化品質。
一、營造氛圍,讓校園有書香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一所好學校就是一種優秀文化的象征。在構建學校文化體系中,學校堅持把閱讀文化融入辦學理念,通過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通過閱讀文化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讓終身閱讀的理念深植每位師生的心中。
環境是一部無聲卻立體,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近年來,學校對校園環境的整體進行改造,精心打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構筑書香校園的濃厚氛圍。努力做到“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如今,書籍豐富的圖書館、環境典雅的閱覽室、意境悠長的文化長廊、書香彌漫的走廊過道和溫馨的班級圖書角,在給師生帶來美的熏陶和享受的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教室作為建設書香校園的主陣地,學校對其環境布置做出了“三個統一,一個特色”的要求。其中,“三個統一”指統一教室門口的班級牌、統一的教室布置、統一圖書柜;“一個特色”指教室的黑板報要有自己的班級特色。讓學生浸潤在墨香、書香里,感受閱讀的快樂。
二、多維共進,讓閱讀出實效
(一)建立組織,讓閱讀有引領
打造閱讀文化,只喊口號是不行的,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極為重要。為此,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掛帥,學科組長、教研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緊密結合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課程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等,制定了“書有光 讀最美”品牌建設方案和實施計劃,并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如圖書閱覽制度、書香班級評選制度、“閱讀之星”評選方法等,構建書香校園建設長效機制。
(二)言傳身教,讓閱讀有榜樣
書香校園建設的核心要素是建立一支愛閱讀的教師隊伍。要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自己要先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能成為閱讀的示范者和引領者。推廣閱讀,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事,所有學科教師都應責無旁貸。
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不論是開展全校范圍的集體閱讀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閱讀活動,還是以部門或年級組為單位的小型閱讀活動等,均要求做到有計劃、有評價。學校積極開展專業閱讀活動,把閱讀作為提升教師文化品位、精神品位、人格品位和思維品位的重要手段,倡導教師閱讀教育類名著,有選擇地閱讀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類圖書。每年寒暑假,組織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和讀書心得交流會。
組織促進教師閱讀的特色活動。學校組織教師參加著名作家、專家的讀書輔導講座,激發教師的讀書熱情。每學年組織相關人員根據教育教學改革動向和教師發展實際,統一采購圖書,拓寬閱讀范圍,開闊眼界,提高素養。
搭建展示教師閱讀成果的交流平臺。學校組織全校教師積極參加上級部門開展的演講比賽、讀書論壇等交流活動。充分利用“世界閱讀日”和“讀書節”等節日,開展校內和校際的讀書交流活動,利用同伴的激勵作用和專家的引領作用,拓展教師的知識結構,激發教師參與閱讀的熱情。并將教師的閱讀隨筆和讀后感等匯編成案例集。
總之,多措并舉,使閱讀成為教師的一種文化自覺,引領越來越多的教師愛上閱讀,讓學校的全學科閱讀不斷深入。
(三)設立課程,讓閱讀有指導
1.閱讀常態化,從課程的高度規劃閱讀
學校把閱讀作為最基本的常規教育,通過課題研究引領,創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悅”讀活動。通過拓展閱讀資源,將“讀萬卷書”與研學的“行萬里路”相結合。利用學校的公眾號平臺,鼓勵人人能當“朗讀者”,通過生生共讀、師生研讀和親子暢享等方式,讓閱讀有質量、有分量,讓思考有溫度、有深度。
有充足的時間才能保證閱讀的數量與質量,為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學校認真落實“一讀一任務”(每天晚上閱讀半個小時,制定閱讀單,以任務為單位開展精準閱讀)和“一書一目標”(在假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教師為學生制定閱讀指導手冊,并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根據目的或重點內容完成畫圈批注、好詞好句積累、閱讀思考題等任務)。
為解決學生閱讀量不足、閱讀周期不規律、閱讀方法不系統等問題,學校積極推進以“閱讀課進課表”為載體的閱讀課程建設,結合學科特點、師生興趣與需求選擇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從閱讀時長規范、閱讀師資培養、閱讀教學方法探究等角度,深入推進閱讀課程與學校特色課程相融合,實施課外閱讀課程化、體系化,推進閱讀走深走實。目前,學校已形成涵蓋全學段的閱讀課程體系,即低段注重兒童群文閱讀課程,包括經典繪本群文閱讀、“讀寫繪”主題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中高段以國內外經典書籍為主,確立多個主題,進行“主題化閱讀”,拓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2.整本書閱讀,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提升
葉圣陶先生曾說:“就學生方面來說,在某一時期專讀某一本書,心志可以專一,討究可以徹底。”為了將閱讀融入日常教學環節,學校每周固定開設一節閱讀課程,把課外閱讀課程化,以“整本書閱讀”為策略,課堂上以四步閱讀課型模式開展閱讀:讀前導讀課,重在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讀中推進課,重在給學生指明閱讀方向,滲透閱讀策略,推進閱讀深入;讀后交流課,分享閱讀感受,促進閱讀理解,發展閱讀思維;拓展寫作課,讓學生學會從讀者視角、寫作視角分析書的內容,并了解作者意圖。
引導學生制定個性化閱讀方案,然后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閱讀,將語文課上學習到的泛讀、精讀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呈現出多樣化的閱讀成果,通過畫人物圖譜、制作思維導圖、做名著閱讀答題等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帶動書香班級建設,推進書香校園建設。
(四)抓好共讀,讓閱讀有方向
“共讀一本書,共聚一份力,共傳一份情。”近年來,學校堅持為每個年級的學生推薦優秀讀物,并持續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通過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讓大家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在交流和分享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其閱讀熱情、自我意識和競爭意識,為書香校園增添別樣的風景。
三、活動承載,讓閱讀有快樂
(一)悅“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捧一本好書,讀一篇美文,用聲音喚醒文字,用朗讀觸動心靈。學校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的宣傳陣地作用和學校朗誦社團的引領輻射作用,開展“小朗讀者”、“最美閱讀者”評選活動、“童聲童趣——我是小小配音員”和“好書好聲音”班級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朗讀成為一種習慣、一個愛好,傳承文化,悅享人生。
(二)樂“寫”,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與書本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會作文,學會做人,通過開展“親近經典 承續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閱讀伴我成長”主題征文評選、“妙筆傳情 筆墨生香”現場作文競賽等系列活動,將學生的所思所感化作手中的“神筆”,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氛圍。
(三)美“畫”,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
基于學段特點,學校組織開展“個性書簽”、最美閱讀卡評選、思維導圖現場設計大賽和“讀寫繪”故事創編活動,用精美的畫面、大膽的想象、夸張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與書籍在情感上的共鳴,提升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表達力。
(四)品“展”,讓讀書成為一種力量
學校積極探索,將閱讀融入音樂、美術、書法中,用藝術方式再現經典,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審美情趣和人文底蘊。分年級開展閱讀成果藝術展示活動,國學誦讀、古詩新唱、課本劇、情景劇……學生們用藝術演繹膾炙人口的經典,與經典相伴、與圣賢同行。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美文的魅力、經典的內涵、誦讀的悠揚,學生們徜徉在鮮活跳躍的文字中,流連于藝術的殿堂,泛舟書海。
厚雅校園,古韻書香。學校將繼續以書香校園建設為抓手,提升“書有光 讀最美”品牌內涵,引領全校師生共同品鑒芳華萬卷,在最美書香校園的氤氳中邂逅最美的自己。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考院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