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漢中市教育數字化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漢中市教育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為指南,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聚焦建立縱橫貫通、協同服務的數字教育體系,堅持應用導向、深化改革創新,全方位夯實服務教育改革的支撐保障能力,深度賦能教育變革創新和學習型社會建設。

“強底座”提供數字化轉型“強支撐”

深入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指導學校用好陜西教育扶智平臺,建成“學在漢中”智慧教育云平臺,對上聯通國家、省級各類平臺,對下建立三個課堂、師生發展中心、校園安全防控、融媒體中心、教育地圖大數據等8大智慧教育應用,結合漢中教育實際,以全新技術模式重構區域應用服務平臺,共同構建漢中教育數字化轉型支撐“底座”。平臺聚合優質教育資源37萬余條,教師賬號開通率達90%,學生賬號開通率達70%。開展市、縣、校各級各類創新應用大賽、基礎教育精品課、微課大賽等賽事活動202次,建立線上學科基地32個、“三級三類”名師工作室33個。高質量完成全市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南鄭區、城固縣、西鄉縣、寧強縣、留壩縣等縣區組織專項培訓,指導教師將平臺應用與日常教學有效融合。“學在漢中”智慧教育云平臺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2024年新時代“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高標準”推動數字校園“全普及”

全面落實“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按照《漢中市教育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各縣區制定任務分解方案,成立數字校園普及行動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對學校數字校園創建工作進行指導督促。2024年全市已完成81%(499所學校)的普及任務。其中,南鄭區全區78所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全部通過省級數字校園評估,提前一年完成全省數字校園普及行動目標任務。同時利用“學在漢中”智慧教育云平臺開展數字校園案例征集活動,略陽縣《“1+5+N”校安平臺賦能校園安全管理案例》被推薦到省工信廳參賽;洋縣書院初級中學總結提煉智慧課堂建設試點應用新路徑;西鄉縣城北小學探索遠程互動課堂“四共”模式,總結提煉遠程互動課堂教學效果策略。

“小場景”撬動智慧教育發展“大變革”

堅持“深化應用、融合創新、重點培育、引領示范、動態管理”總體思路,累積培養并命名省市級示范校47所、培育校48所和示范集團校5所。以創建智慧教育應用場景為重點,示范校特色創新,打造涵蓋智慧課堂、智慧書法、智慧體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智慧教育應用場景。落實美育智慧教育賦能行動,在漢中市2024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和漢中市智慧書法研討活動中,以“美育智慧教育賦能行動”為主題邀請書法家現場示范,開展“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智慧書法教學研討活動。留壩縣城關小學編撰《秦嶺無閑草——中醫藥文化讀本》,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中醫藥文化校本課程新路徑,打造中醫藥智慧展廳,實現中醫藥課程獨有的育人功能。城固縣潤東九年制學校開展“RHRR模式”的“三個課堂”深度互動。寧強縣實驗小學創新陽光體育活動,開設智慧跳繩課程,實現“管理智能化”、“過程可視化”、“分析精準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訓練方案。漢中師范附屬小學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課堂教學創新的新方法。

“亮品牌”激發信息化人才培養“新動能”

持續完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十百千”教師隊伍體系。2024年開展第二批“信息化領導力名校長”“信息化應用學科名師”培養計劃,經線上初審、現場答辯,遴選名校長60名、名師57名。繼續開展縣區1000名信息化骨干教師重點培養。組織名校長參加2024年度市級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校、示范集團校評估工作,不斷提升名校長數字化專業素養和領導能力。指導信息化應用學科名師以集團校內遠程互動、創新課堂教研活動、大賽等為抓手,提升教師數字化應用水平。利用智慧教育云平臺開展“融合創新課例展播課”活動,累計播出18期共36節示范課例。城固縣創新開展“橘鄉優課”公開課、示范課、精品課共88節,打造“三個課堂”,展播高品質課127節,充分發揮名師效應;西鄉縣創新開展“茶鄉論教”講壇17期、寧強縣組織全縣21名校長開展信息化領導力論壇,探討教育數字化發展目標、工作措施和經驗做法。

多層次開展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培訓。市教育局組織校長及骨干教師赴成都、西安參加國培計劃——省級數字化培訓團隊數字化應用指導能力培訓會;漢臺區、城固縣、寧強縣分別開展國培計劃——試點縣教育數字化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培訓通過專家報告、優課展示、實地考察等方式促進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

“新評價”助力學生“五育并舉”

堅持立德樹人,強化過程性評價探索。組織5個縣區12所學校的30名校長和老師,赴西安市鐵一中湖濱學校、西安經開第八小學開展市級智慧教育培育校“數字賦能五育并舉”交流學習。圍繞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設和應用情況開展交流研討活動,探索漢中數字賦能教育評價改革新模式。目前,漢臺城東小學、西鄉河濱小學、西鄉城北中心小學、洋縣南街小學4所學校已完成搭建“一校一案”的“學生綜合評價系統”開展學生五育評價,數據統一匯聚在“學在漢中”智慧教育云平臺,為全市學生綜合評價改革探索新路徑,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微競賽”激發師生信息素養“高潛能”

組織開展2024年度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活動,全市共86件作品被推薦參與省級評選。組織參加陜西省第八屆中小學微課與教育信息化大賽,其中30件作品獲省級獎項,108件作品獲市級獎。組織漢中市第二十四屆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全市共267支代表隊、517名中小學生參加科創實踐類交流展示,推薦70件作品參加數字創作類省級競賽。活動全程圖文直播,累計近34萬人次瀏覽實時畫面。全市36457名學生參與考試初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達92%以上,其中西鄉縣合格率達97.49%。

“嚴要求”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

嚴格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開展網絡安全和網絡意識形態專題培訓、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會議等,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網絡安全知識,不斷提升師生網絡安全意識。積極參與網絡安全攻防演練,增強實戰化攻防對抗能力。舉辦全市教師網絡安全知識競賽團體賽遴選活動,增強教師網絡安全知識儲備,提升教師網絡安全素養。參加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中職)教師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省級決賽,漢中市共10位教師參加個人賽,4人獲三等獎,2人獲一等獎。漢臺中學隊獲團體賽省級決賽三等獎。持續加強風險評估管理,定期檢查基礎安全防護、機房設備及各類信息系統安全狀況,認真排查涉教涉學生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情況,加快推進安可產品替代,全面提升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全年未發生網絡安全事故。

“小窗口”營造教育宣傳“好氛圍”

組織全市“學在漢中”新媒體宣傳骨干教師培訓會,從“學在漢中”新媒體宣傳常見問題、如何拍攝宣傳照片、撰寫新聞稿、“學在漢中”融媒體平臺常用功能等方面進行培訓。通過多年培養與實踐,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教育新媒體宣傳骨干隊伍。“學在漢中”融媒體平臺圍繞“黨紀學習教育”“思政課建設”“漢中市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教師及后勤管理服務人員擂臺大比武技能大提升活動”等開設專欄。目前累計關注人數近12萬,在省教育廳和市委網信辦微信公眾號排名中名列前茅。全年推出教育動態速遞105期,圍繞“建設清廉學校 打造清廉教育”“師德師風建設”等重大活動進行系列報道,累計132期。開設“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漢中市教師風采展播16期。

漢中教育數字化堅持規劃先行、以人為本、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示范引領的原則,立足打造智慧教育應用場景、深耕課堂的創新融合實踐,形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同時引領帶動兄弟地市協同發展,寶雞市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提升培訓項目骨干校長提升研修班百余名校長來漢交流。漢臺區東塔小學作為全市智慧教育發展縮影為百名校長展示了學校“科創”理念和實踐經驗。陜西省紫陽縣培訓團隊數字化應用指導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漢中開班,漢中做法《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區域教育生態體系建構與創新應用實踐》為紫陽團隊提供了發展經驗。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