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記者 孫永濤)陜西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今天(1月16日)上午在西安開幕,560余名代表肩負人民重托開啟集中履職議政時刻。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區灃西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龔健輝今年關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議題。

“當今時代,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強勁力量,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教育數智化”、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教育部要求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構建以人為本的創新教育生態體系……”龔健輝說,陜西去年召開數字教育大會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路與經驗,但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暫未出臺具體政策措施,也未在青少年中進行規模化推廣、規范化實施。

經過調研,龔健輝進一步了解了我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即:政策支持力度欠缺,強有力的引領與支持保障不足;人工智能課程未納入學校整體課程體系,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和指導方案;大部分教師沒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背景,專項培訓數量少且內容簡單,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師素養培訓體系;城鄉學校在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基本教學硬件配備上差異顯著,影響教育教學活動開展。

“強化全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她建議,一是出臺我省開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專項發展規劃或工作方案,明確發展目標與階段任務,資金扶持與條件保障措施,部門協同共建推進等工作機制;二是成立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研究中心,制定課程標準與大綱,明確各學段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也可以鼓勵學校依托智慧教育等平臺,開發課程并建設教學資源庫;三是挖掘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建立人才送教機制破解師資短缺難題,將人工智能教師培訓納入省級重點培訓項目,深入推進校本研修;四是遴選人工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點校并成立校際聯盟,通過幫扶機制向鄉村校、薄弱校輸送資源,引導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場景式、體驗式學習資源,促進科教融合、校家社協同發展。

“在人工智能教育推進過程中,還需同步注意防范網絡信息安全與倫理風險、學生學習韌性削減風險,注意“師—生—機”三邊關系處理,真正讓人工智能教育賦能課堂、賦能校園、賦能教育,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龔健輝說。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