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相互貫通的新挑戰,以及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趨勢下,筆者以國家“雙高”水利工程專業群開設的“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為研究對象,提出“中職重基礎、高職會應用、本科善創新”的培養理念,為不同升學路徑出口的學生建立內容不重復、技能螺旋上升、職業素養全貫通的模塊化教學課程體系,以期為行業“中高本”一體化課程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高本”一體化  模塊化  課程建設  工程制圖

課題:2023—2025年水利職業教育研究課題(水利部人事司、全國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水利教育協會19);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校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JG24023);陜西省2021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21GZ011);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校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2001)。


引  言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鞏固專科高職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2024年9月,陜西省發布2024年度擬設置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名單,建校基礎為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因此,“中高本”一體化研究迫在眉睫。

近幾年,我國的學者對“中高本”一體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怎樣解決貫通“中高本”問題的策略上,同時也強調“中高本”一體化最有效的銜接方式是課程體系的銜接,課程內部最合理的方式是開展模塊化教學。但對于具體怎樣銜接的研究相對較少,具體到某一門課程更是少之又少,進入課程層面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水利工程制圖”是水利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平臺課程,本研究以“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為例,開展課程標準的建設和探究。

“中高本”一體化課程標準建設思路

在“中高本”一體化貫通下,職業類院校學生的升學發展途徑從原來出口為中職、高職兩條路徑變為中職、高職、職業本科、“中職—高職”“中職—職業本科”“高職—職業本科”等主要的六條路徑。按照原來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生的學習過程會出現課程重復、內容重復,造成資源浪費、時間浪費。因此,在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鞏固專科高職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中職重基礎、高職會應用、本科善創新”的培養理念,最終形成內容不重復、技能螺旋上升、職業素養全貫通的課程標準建設總體思路。

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的特點是在知識銜接緊密的基礎上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層次性,因此具體的建設思路為“中職的定位是掌握制圖基礎,高職的要求是以項目為載體完成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典型圖樣繪制與閱讀,職業本科的目標是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夠在結合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對所繪制的圖紙進行評判、反思和創改”。

教學方法統一采用項目化教學,只是不同升學路徑下教學過程有區別,中職出口路徑主要是采用“講—演—練—評—改”的一體化教學方法,高職出口路徑主要是采用“講—練—演—改—評—改”的一體化教學方法,職業本科出口路徑主要是采用“練—講—改—評—演—改—創—評”的一體化教學方法。

職業素養思政目標需要實現在三個階段的貫通培養,不同階段重點提出不同的培養側重點和深度要求,但是培養規范畫圖、規范做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需要貫通全階段的。

課程采用了知識測試、圖樣閱讀、圖樣抄繪、改創抄繪四種考核評價辦法。中職重視基礎知識測試和閱讀,高職在知識測試的基礎上重視閱讀和抄繪,職業本科在前三個要的基礎上重視創改抄繪,即在原圖基礎上進行部分結構上的改造后完成圖樣繪制。

“中高本”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過程

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一體化內容體系的構建思路及過程主要有三個步驟。

1.基于模塊化的“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內容體系的研究

第一,進行“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的模塊分解。構建制圖標準,投影及三視圖,點、線、面、體的投影,軸測圖,組合體三視圖,圖樣畫法,標高投影,水利工程圖8個一級模塊、21個二級模塊以及49個三級模塊。第二,在課程模塊分解的基礎上,構建“中高本”一體化的內容體系。參考水利工程基層水利崗位的要求,根據“現代灌排技術”(中職)、“水利工程”(高職)和“農業水利工程”(職業本科)等三個專業(層次)的專業教學標準,對一、二、三級模塊進行組合,構建“中高本”內容有機銜接的課程內容體系,達到內容不重復、技能螺旋上升的要求。

2.基于模塊化的“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教學目標體系的研究

基于“中職重基礎、高職會應用、本科善創新”的基本設計思路,以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一體化教學內容體系為基準,研究在不同層次(中、高、本)下,不同模塊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的教學目標。達到三個層次之間相互貫通,既有區別,又能螺旋上升。

3.基于模塊化的“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不同層次教學策略的研究

調查分析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根據學習基礎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和評價策略。中職學生側重于老師演,其次是講和練;高職學生側重于講和練,其次是演;職教本科學生側重于練和評,同時滲透創新。在評價環節,細化模塊評價標準、模塊內各任務的評價標準、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每個標準體現三個階段的差異性,同時能夠實現根據評價結果確定學生是否需要免修或重修。

“中高本”一體化課程內容銜接構建

在模塊化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實現水利工程制圖“中高本”一體化課程內容的銜接。對“初中—中職”“高中—高職”“高中—職業本科”,以及“中職—高職”“中職—職業本科”“高職—職業本科”三條銜接路徑出口的學生,采用不同出口選擇不同的模塊、同一模塊采用不同的要求的方式,最終實現知識不重復、技能螺旋上升的培養效果。

根據知識、技能及崗位需求課程共分為8個模塊、21單元、49個知識技能點。其中“初中—中職”“高中—高職”“高中—職業本科”三個路徑有8個知識模塊、單元數分別為18個、19個和21個,知識點數分別為35個、44個和49個;“中職—高職”“中職—職業本科”兩個路徑有7個知識模塊、單元數分別為13個、15個,知識點數分別為25個、31個;“高職—職業本科”路徑有5個知識模塊、7個單元數18個知識點,合并后有2個知識模塊、3個單元數18個知識點。“高中—職業本科”選擇全部教學模塊,“初中—中職”去掉模塊三中的單元5、6,“高中—高職”去掉模塊三中的單元6;相同模塊單元,知識點采取不同層次要求(√、√1、√2分別代表對應的知識點的不同難度或深度)。“中職—高職”或“中職—職業本科”晉升時,教學內容補齊缺少的單元,去掉相同要求的知識點;“高職—職業本科”晉升時,在教學內容補齊缺少單元和去掉相同要求知識點的基礎上,調整為三視圖的基本畫法與閱讀和工程圖的表達2個模塊、3個單元。具體課程內容詳見表1。

20250114110240090-66-2655c.png

20250114110240105-20-21a6a.png

結  語

“中高本”一體化是未來職業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不同升學路徑出口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我們需要聚焦的一個問題。“中職重基礎、高職會應用、本科善創新”是課程建設的一種發展理念,在“中高本”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建設中,模塊化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生源和不同專業方向的要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

參考文獻:

[1]董顯輝.中國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研究[D].天津大學,2014.

[2]黃桂美.關于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層次專業銜接的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5):100-103.

[3]蘇蘭君.中職、高職、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律與課程銜接標準的思考[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34(2):44-49.

[4]王偉,張成川.淺析中職與高職本科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銜接問題的思考[J].電腦迷,2018(10):89-90.

[5]梁奐暉,簡碧園,董汝萍.中職高職本科協同一體化培養課程銜接研究——以電子專業為例[J].智富時代,2017(6):461.

[6]董麗嬌.中職、高職、本科課程內容的重復問題及解決對策——以護理專業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2):69-72.

[7]鄭偉,陳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職、高職、本科銜接課程標準研究[J].山西青年,2018(22):177-178.

[8]戴桂榮,張澤.終身教育視野下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13):45-49.

[9]趙金玲.中高職本科銜接機械專業分層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3+4中職本科銜接班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4):42-44.

[10]劉國松,顏夢.推進職業教育向縱深培養的課程擾動模式[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1):84-88.

[11]關永冰.工程造價專業“中職→高職→本科”貫通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194-195.

(王雪梅、韓紅亮、付晨星、李幫娜: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