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各中小學打造特色詩詞教育課堂
發布時間:2025-01-10 15:27:0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里,從春晚的山河詩長安,萬人同吟《將進酒》;到中秋詩會于長安的一眼千年,盡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再到9月份西安市第四屆“中小學中華經典誦寫講”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這一年來,“詩詞熱”始終占據著西安人的熱度榜。立足十三朝古都,憑借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西安市各中小學結合自身實際與特色,傳承千年文化自信,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推出具有“西安模式”的詩詞課程體系,打造育人新樣態。
做深——課堂深耕
西安市浐灞御錦城小學詩詞課堂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西安市浐灞御錦城小學三年級的課堂上,張小娟老師以“花”為主題,引領孩子們在詩中探尋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花,再由此延展到古詩詞中描寫的四季流轉,自然萬物,人生哲理、家國情懷。浐灞御錦城小學以課堂為主陣地,構建“知識積累維度、理解感悟維度、審美鑒賞維度、表達應用維度”四維一體的詩詞素養培育體系,并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編著了以“誦讀國學經典”為主題的“格課程”系列校本教材——《中華經典誦讀》。
未央區東前進小學校本教材《前進——向著詩和遠方》
“我畫的詩人孟浩然在春天的一個早上睡得很香甜……”在剛剛結束的一節“詩詞+”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課堂上,孩子們畫筆下的《春曉》可愛、靈動。打破學科壁壘,在主題統一的前提下巧妙貫通各科知識,跨學科主題式教學是未央區東前進小學詩詞教育課程體系的一大特色,讓學生立體式的體驗詩詞意境、感受詩人情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前進教育集團總校長劉繼報表示,學校以古詩詞為切入點,打造了完善的課程體系,組建了專業的師資團隊,傳承經典文化,明確育人目標,全力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新城區新知小學校本教材《小學語文素養新閱讀系列》
同樣,新城區新知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劉嵐也介紹道,“新知小學圍繞校本教材《小學語文素養新閱讀系列》展開專題培訓,助力教師深入領會教材精髓,熟練掌握教學方法,實現教材編寫與教學實踐的有機融合。”
西安市浐灞御錦城小學元宵節詩詞大會
“我市深入扎實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落實落細,借力西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引導各學校通過課內課外課堂、校內校外實踐等多種方式,探索出一條‘雙減’背景下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處處長鄧鏗介紹。
做寬 ——全域拓展
“因為興趣和熱愛,我已經在學校、區上、市上的詩詞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且已經報名參加了2025年全國詩詞大會的選拔。”作為西安市第四屆“中小學中華經典誦寫講”詩詞大會冠軍隊里的核心隊員,王浩辰同學自豪的說。中小學“中華經典誦寫講”詩詞大會是西安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重要舉措。該活動以推廣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宗旨,以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經典詩詞之美為目標,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生中的浸潤、輻射作用,增強全市中小學生對國學文化、中華經典詩詞的熱愛,樹立文化自信意識,提升人文綜合素養。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
未央區東前進小學學生王浩辰(右)
深耕第一課堂,豐富第二課堂,拓展第三課堂,西安市各中小學融合教室、校園、校外三個空間,實現詩詞的全時空育人功能,定期舉行班級、年級、全校之間的賽事活動。東前進小學的“芳草詩會”、新知小學的“詩王爭霸賽”、御錦城小學的“誦千古美文,做博學少年”古詩詞朗誦大賽等,以賽促學,為詩詞教育的深入推進營造濃厚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經典古詩文的學習熱情,有力地促進了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新城區新知小學詩詞教育展示活動
從德育到美育,再到體育,“詩詞+”多維度育人,西安市各個中小學“校校有特色”,詩畫交融畫中有詩,舞動經典舞中有詩、淺吟低唱歌中有詩,詩詞韻律操,詩詞課本劇等,詩詞已經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甚至把詩詞融進了跳皮筋里,課間的時候,隨處都能聽見他們此起彼伏的、帶有音律的詩詞皮筋歌,‘學玩一體’,這種方式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詩詞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有必要的。”劉嵐表示。
未央區東前進小學詩詞教育展示活動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學校讓孩子們尋找詩里的美食,讓古詩真正融入人間煙火;‘跟著古詩歡度佳節’、《山水中國》項目化學習——探尋中國人的山水情節等,讓詩詞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是我們學校每年在每個年級都會開展的主題活動。”劉繼報說:“校園內外,皆是詩詞課堂。”
做實——環境沁潤
西安市浐灞御錦城小學校園環境
“在西安,一步一詩詞,在西安的校園,一抬眼,一回眸,處處見詩意。”在御錦城小學的樓道墻壁上、走廊扶手上……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啟迪世人的名言警句隨處可見,“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給孩子們創造出‘舉頭見詩、移步有韻、詩情流溢、詩花綻放’的氛圍,讓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豐厚的詩詞底蘊。”御錦城小學校長助理張瑾表示。
2024年1月份,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打造昂揚向上、文明高雅、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建設時時、處處、人人的美育育人環境。
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校園環境
西安市各學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建立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方式的文化體系,基本形成校風好、教風正、學風濃的校園氛圍,學校各類建筑、道路、綠化、標語標牌、各項活動、師生員工的行為等均承載著學校文化,校容校貌進一步美化,部室設備得到優化改善,辦學品質明顯提升,校園文化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
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校園環境
“讓每一面墻都說話。”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執行校長鄭宏寶說:“學校在構架詩詞教育體系的基礎上,積極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在教學樓一層連廊打造‘琴棋書畫’特色主題,二層連廊彰顯‘翰墨書香’校園文化;樓層邊角設置‘漢文化展示區’和閱讀角,讓同學們時時沉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之中,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和浸潤。”
“我給大家吟誦一首我自己創作的七言律詩:書香漫卷夜未央,燈火闌珊照心房。字里行間藏智慧,卷帙浩繁溢芬芳……”御錦城小學的杭子淳同學難掩對詩詞創作的熱情。會作詩,是御錦城小學“格詩詞”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在詩詞學習中入其境、明其意、懂其理、誦其情,最終從“想讀、樂讀、會讀”,到“常想、善思”,再到“敢寫、常寫、愛寫”,對每位學生進行詩詞素養養成評價,讓他們在詩詞創作過程中深入理解古詩所承載的文化意蘊和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與探究能力。
“抓早抓小 久久為功”
西安市各學校深入挖掘本土古詩詞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從日常點滴入手,從細微之處著眼,以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文化實踐活動為載體,多措并舉,用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活動浸潤學生的心靈,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涵養學生的文化精神,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真正“活”起來、“傳”下去,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
西安市浐灞御錦城小學詩詞教育展示活動
“全市中小學以詩詞教育為切口,積極探索‘五育并舉’實施路徑。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范區(校)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深入實施培根鑄魂、啟智潤德、育心篤行、開放協同、厚德強能等5大行動,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以‘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為抓手,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體悟中華優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思想實踐,提升語言文化素養,激發文化自信自強。”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處處長鄧鏗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