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探究
作者:郝 娜 張志強
發布時間:2025-01-07 15:19:2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資源,用紅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是一種理想范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和師生的校園生活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現場教學和校園文化為輔助的“一體兩翼”紅色文化育人模式。這種模式有助于實現大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切實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紅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一體兩翼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西部地區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18JDSZK043);延安大學教改項目“延安紅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13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講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些論述和要求都在強調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成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想改革創新、提升活力,取得成效,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探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重要論述,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有關精神的重要舉措。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新形勢,如何挖掘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鑄魂育人價值,推進“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形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高等學校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形象表達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鮮亮底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奮斗的崇高信念。紅色文化不僅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不斷革新,是銜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蘊含著豐厚的育人價值和能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資源。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在課堂內外全方位運用好紅色文化,不斷增強教學效果。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依據
紅色文化一詞以“紅色”為重點,以“文化”為根基,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目標,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近現代社會劇烈轉型的血與火的實踐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和文化現象。紅色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是經過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歷史過程的磨礪而形成的,繼承和發展了民族精神,至今依然閃耀著時代光芒,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新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
紅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引領和育人功能。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二者蘊含著同樣的價值,在內容上也是契合的。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資源,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和實效性的理想途徑。
1.紅色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蘊含著同樣的價值
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精神實質是一致的,紅色文化蘊含著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等內容,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紅色文化所傳遞的核心價值、信念意志與革命精神,和以培養立場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謀而合。二者承載和蘊涵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指向立德樹人的主題,有著天然的契合和內在的統一。紅色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論點和論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紅色文化教育作為革命傳統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傳承革命先輩精神,為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努力奮斗,進而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正確方向。
2.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資源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資源,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承載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為大學生成長提供精神養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要而優質的資源,豐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和內容。紅色文化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需的案例和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內容,講述真實鮮活的紅色案例,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營養有味、生動形象、更接地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說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文化中物質文化的內容,使大學生與紅色文化真實接觸,置身其中感悟紅色文化的力量,在理解紅色文化價值理念的基礎上,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可或缺的優質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賦予紅色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3.用紅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是一種理想范式
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的一致和內容的契合,已經說明兩者的融合是必要的。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具象化的文化,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更有必要,也更有說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接地氣,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文化認同,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堅定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塑造功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紅色文化具有直接感性的特點,更易為青年學生所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強調“曉之以理”,紅色文化則側重“動之以情”。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做到“情理結合”,能夠讓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有意義”,而且“有意思”,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有溫度,更有效果。在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理想范式。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具體路徑
1.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用好課堂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的必修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用好課堂理論教學這個主渠道。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最好的營養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鮮活素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積累紅色文化素材,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中融入和體現紅色文化元素,實現兩者良性互動。在講授過程中,緊密結合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自覺滲透紅色文化元素,通過列舉紅色案例、導讀紅色經典、講述紅色故事、播放紅色歌曲,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涂上中國底色,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闡釋力和說服力,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內容專門開設紅色文化專題,加強紅色文化研究闡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承載的德育價值,或結合地域特色開發紅色校本思想政治理論課選修課程,編制勞動模范、英雄人物進課程教材圖譜,把革命精神融入課本、課堂。加深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和理解,使其認識到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形成的紅色文化讓我們重拾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為文化自信鑄魂,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從而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從內心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所以,除了在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之外,還應廣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在其他課程尤其是相關人文學科中滲透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革命精神及紅色文化元素,在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使紅色基因教育教學常態化,成為“主渠道”的有力補充,強化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如延安大學整合校內優質資源,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開設面向全校的延安精神大講堂、延安紅色文藝宣講等選修課程,并且提倡專業課任課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在教學中積極滲透延安精神教育。
2.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原因在于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是以課堂理論灌輸為主,存在普遍輕視現場教學的傾向。新時代背景下,要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來進一步增強其教學效果。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加強生師互動,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以實踐教學,讓學生去接近群眾,貼近實踐,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在中國近代革命、新中國建設及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留下了眾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紅色文化遺存,這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寶貴資源。要充分挖掘利用這些資源,在革命舊址、紀念場館等紅色景點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成效。具體來說,各高校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深入挖掘、開發、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并結合具體資源凝練1~2個實踐教學主題,整合教研室集體的力量打造出精品的實踐教學教案和講義。在沒有條件對學生整體進行現場教學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平時表現,選出學生代表參加,并把現場教學活動錄成視頻給全體學生觀看,同時讓參加的學生“現身說法”,談自己的感悟,進一步鞏固、擴大現場教學的效果。
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開發網絡課程,甚至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虛擬仿真實驗室。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教學中心。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實現紅色場景的仿真再現,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紅色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整合線上線下紅色文化資源,“活化”紅色文化,縮短大學生與紅色文化的距離,讓大學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地感觸當時的情形,使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加生產或服務性勞動。利用假期到紅色景點參觀,走訪革命先輩,進入基層調研,廣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和創新創業項目,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德育與勞育結合,在實踐中鍛煉成長。
3.在校園生活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發揮好校園文化對思政教學的強化作用
除了在以上第一和第二課堂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以外,還應在校園文化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校園文化建設要相互協調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主體作用,校園文化也承載著諸多的思想政治日常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補充加強版課堂。校園文化建設是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便捷途徑,打造紅色校園文化有助于影響學生的行為,發揮隱性德育功能,堅定大學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為了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各高校要積極探索紅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充分挖掘校史資源,整合微型紅色資源,打造校園紅色文化景觀。利用信息技術,打造立體化的校園紅色文化網絡空間,形成合理的校園文化建設結構。
在打造校園物質文化的同時,還要積極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協調各相關部門、組合配置全要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向同行,充分發揮政工隊伍和學生社團的作用,營造大思政格局,打造紅色文化教育立體空間,形成紅色文化育人合力。嘗試在校園生活中全面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開展各類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探索利用歌舞劇等藝術形式,增強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使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以實現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方位多重覆蓋,避免“孤島效應”,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如延安大學就探索形成由紅色文化校園景觀、多方聯動紅色文化教育機構、網絡平臺,打造紅色文化宣傳與踐行平臺多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在此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文件,保障建設實施,使校園紅色文化建設長效化。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效果
紅色文化是根植于中國的特有文化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各高校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深切叮囑,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以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為突破口,實現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精準對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創新注入新動力。
這種探索通過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校園生活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實現了課堂、現場和課外的有機統一,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現場教學和校園文化為輔助的“一體兩翼”紅色文化育人模式。這種育人模式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大學生在課堂上領悟了紅色文化的精髓,在實踐中認同了紅色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自覺踐行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要求,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切實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這種育人模式在培養信念堅定、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具有紅色基因特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這種育人模式踐行了教育部不斷更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配方”,精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工藝”,美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包裝”,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上得“有意義”,而且講得“有意思”,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要求。
“一體兩翼”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著力于用紅色文化照亮大學生的青春底色,做到“情理結合”,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有溫度,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廣受學生歡迎的“高校第一課”,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和親和力,是一種踐行“大思政課”建設的有效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4-5-12.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4]中辦國辦印發《意見》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N].人民日報,2019-8-15.
(郝娜:西安翻譯學院;張志強: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