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定邊縣幼兒園被教育部定為“安吉游戲”項目試點園,三年來,我們以本土化創新為原則,不斷地進行探索、實踐、反思。

一、堅守初心——矢志不渝的信念

一是堅守。定邊縣幼兒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經歷了以保育托管為主的啟蒙學堂、分科教學、五大領域整合,關注過“快速閱讀”“珠腦速算”等特色課程;2012年后,室內開展區域游戲,努力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直到2021年被教育部定為“安吉游戲”項目試點園后,我們繼續努力尋找兒童培育的最佳方法和路徑。多年的辦園經驗讓大家共同堅守著一個初心,那就是把握學前教育大政方針,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保育。

二是助推。在踐行“安吉游戲”精神理念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專家給予了充分的信任、鼓勵、支持和指導。定邊縣百人團隊先后兩次赴蘆溪及上海、杭州等地學習,在定邊縣教體局和教研室合力支持下,以“名園+”為單位,組織了多次縣級大教研活動。

二、與時俱進——識時通變的策略

“安吉游戲”是理念,是方向,是精神。基于“安吉游戲”推陳出新,在定邊縣這片有教育溫度的土地上長出新的果實。

一是空間之變,實現全園互通。在“安吉游戲”精神理念引領下,根據本地氣候、環境及園所實際情況等不斷優化游戲區域,先后打造各樓層可利用的區域,走廊均以幼兒作品和表征記錄為主。把科探室改造為現代化廚房,添置戶外材料柜,提升材料收納功能,改善戶外干燥暴曬、紫外線強的環境。

二是時間之變,促進時空聯動。面對戶外活動場地小這個難題,采取幼兒分組上下午錯峰、在同區域持續玩的時間從一個周逐漸調整為一個月,保障幼兒與環境、材料、同伴的深度互動。遇到特殊天氣時戶外游戲時間靈活調整,逐步優化小中大班在園三年的銜接。

三是材料之變,做到資源共享。在材料投放方面遵循“三多四性”,即多種類、多數量、多層次;自然性、生活性、移動性、組合性,以及室內外兼顧原則。室內和戶外添置了多種材料,室內以一個月為周期將同年齡組幼兒的材料進行漂流。除購置和整合外,還將收集的自然物和舊物等投放到合適的活動區。

四是教研之變,衍生多種方式。采用“先學習、再實踐、找問題、后教研”的方式,充分利用區域大教研、網絡等平臺,做到研訓結合。從傳統的教研轉向形式多元的智慧教研;從評價性教研轉向討論、研究式教研;從小組教研轉向移動式微教研、現場實景教研,從園本教研走向片區聯動的區域大教研;等等。教研重心以游戲為中心,深入研究游戲材料的玩法、教育教學價值等,注重觀察與反思,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游戲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探索如何將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融入游戲之中,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五是教師之變,聚焦幼兒成長。教師教育觀、課程觀發生根本轉變。逐漸把目光聚焦到幼兒身上,在游戲和生活中發現幼兒有意義的學習,抓住游戲活動當中的契機,支持、觀察、指導及參與幼兒游戲。

六是幼兒之變,使其真正成為幼兒園的主人。第一,樂創造。可以自如轉換游戲主題和類型,懂得根據游戲內容選用材料,這有助于幼兒形成樂于想象和創造的品質。第二,喜探究。可以在冒險和挑戰的同時注意規避危險的發生。在環境中探究事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使幼兒逐漸形成敢于探究和嘗試的品質。第三,能堅持。幼兒在游戲中面對問題表現出的樂觀、堅持與努力,很好地詮釋了積極主動、不怕困難的品質。第四。會反思。對游戲進行回顧、反思、敘述和表達,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

七是家長之變,積極地參與幼兒的成長。家長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家長通過入園體驗、預約式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家園互動途徑,不斷轉變和完善個人教育觀。第一,利用幼兒入園第一課普及安全理念。利用家長開放日讓幼兒家長觀察、參與、體驗幼兒的游戲,消除家長焦慮,和家長達成安全共識。第二,隨著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的不斷加強,家長開始用開放的教育觀教育孩子,在感同身受中理解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繼而逐步達到理解、認同、支持游戲,真正成為幼兒成長的助力者。

三、持續發展——適應幼兒教育需求的不斷變化

在踐行“安吉游戲”精神理念的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保教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戰性,幼兒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他們更加喜歡表現自我。因此,我們堅信,以先進的實踐經驗為引領,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以更深入地觀察、傾聽和守護育幼底線,有效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助推高質量師幼互動,形成新型師幼關系,讓幼兒成為幼兒園真正的主人,成就幼兒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定邊縣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