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分層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備受關注且行之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層次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但在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學生的心理疏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較為敏感和脆弱,面對分層教學劃分的不同學習層次,部分學生可能會產生焦慮、自卑、失落等負面情緒,這些心理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將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疏導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梳理了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在系統研究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了具體原因,同時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心理疏導策略,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三觀。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將學生科學地分成不同層次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分層教學為學生創造了符合個人發展水平的學習契機,學生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的核心在于識別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據此調整教學策略。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二、分層教學中心理疏導的意義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實踐證明,在一個積極向上、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學習興趣和動力就足,焦慮情緒就少。心理疏導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認可,就會信心倍增,從而樂于接受更高層次的挑戰。因此,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引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學生在小組合作和交流中就能掌握溝通交流、合作互助的技巧。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改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增強學生的內驅力

心理疏導是順利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保障,能夠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制定更加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如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積極進取、合作互助的學習環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精準識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抓住有利時機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給予學生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有著很大的作用。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走進數學世界,享受學習樂趣。有效的心理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學生面對困難時就會積極應對而非消極逃避,從而養成迎難而上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心理疏導教會學生專注地完成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和諧地與同伴相處等,這些優良的學習品質是學生后續學習和生活的堅實基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和抗壓能力。這樣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或學習挫折時就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而不是輕易放棄。

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信心缺失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長期存在知識漏洞或不良習慣,在學習上屢屢受挫,導致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失去了學習信心,一上數學課就恐懼、焦慮,課堂上消極被動,不愿意與同學交流互動,不愿意、不主動解決數學問題,退居為課堂上的旁觀者,充當拿來主義者;個別學生不參與任何學習活動,課上做與教學無關的事,甚至還會干擾其他同學,這種學習狀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和進步。

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教師如果不及時給予關注和引導,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學生由于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參與學習,不參與學習就無法取得進步,無法取得進步就更加缺乏自信心。因此,重建自信心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

2.驕傲自大的隱憂

在分層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在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他們知識底蘊深厚、語言精練、思維敏捷,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家長對他們的期望也很高,他們數學知識的掌握速度和解題能力超過了多數同學,但長期這種精彩的課堂表現容易使其盲目自信、抗挫力差。盲目自信有時就成了一種自負,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深入探究,一些簡單問題的出錯概率明顯高于其他題目,問題的根源是在于過度自信而缺乏必要的謹慎和細致,先入為主的意識讓他們忽略了題目中的關鍵詞或細節要求。盲目自信還表現為會忽視基礎知識,探究更高層次的數學問題時難以突破,不能靈活解答。

3.主動性缺乏的迷茫

在一個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遵守紀律,能按要求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但是缺乏主動性,不善于深入探究問題,學習方法單一,很少主動提出問題,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容易滿足現狀,缺乏追求更高目標的動力,不會主動尋求額外的學習資源,也不會為了提高成績而付出更大的努力。這種學習狀態就會使他們停滯不前,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使得他們在目標不明與成績落差間焦慮,在壓力較大和動力不足中彷徨。

四、在數學分層教學中學生心理疏導的策略

1.點亮自信火苗,重拾學習信心

在分層教學中,學困生受長期的知識漏洞和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他們害怕說錯、做錯,不敢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增強這些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積極引導、正面評價、多方關愛,幫助學生重拾自信。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層設置學習目標,降低要求,分散難度,學生完成這些小目標后,教師應及時表揚,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讓其充分認識自己的優點和潛力,體驗成功的快樂,揚起自信的風帆。同時,教師還要給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上的障礙,為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分層合作的機會,讓學生與自己喜歡的、能力較強的同伴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信心。

2.化解焦慮情緒,降低防御心理

學生的焦慮情緒多數源于對數學知識的不解、對失敗的擔憂或家長的期望等。為了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無壓力的學習環境,降低學生的防御心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困惑,進而有效實施個性化的教學。其次要結合學生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學習潛力等實行“隱性”分層,每隔一段時間適時調整,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上升的空間。再次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還要減少學生因跟不上進度而產生的焦慮。對于那些基礎薄弱、抽象思維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直觀演示法、啟發法、重復強化法等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從表象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化解學生因學不會而產生的焦慮。例如,在學習了“圓柱表面積和體積”之后,學生對于“圓柱的側面展開是正方形”和“圓柱的縱切面是正方形”這些概念容易混淆,以及“把圓柱截成兩段小圓柱”和“把圓柱切成兩個半圓柱”這些解決表面積增加多少的問題,學生分不清,教師可以采取演示法,現場為學生演示“展和切”,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畫圖分析同類題型,了解知識的聯系與區別,這樣學生以后遇到此類問題就不會抓耳撓腮了。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探究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減輕學生的孤獨感和競爭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最后要在數學課堂中巧妙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調節情緒,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放松和應對焦慮的技巧,如深呼吸、調整目標、分享困惑、適度運動、適當娛樂、學會管理時間等,這樣學生在面對困惑時就會冷靜思考,另辟蹊徑,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3.矯正不良習慣,塑造優秀品格

在數學教學中,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不良習慣,主要表現為:驕傲自大的學生粗心大意、審題不清、書寫潦草;自信不足的學生遇到問題時容易急躁甚至放棄;自主意識不強的學生過分依賴他人的幫助,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學習方法欠妥的學生死記硬背公式,不善于總結、歸納解題技巧和方法。這些不良習慣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1)榜樣示范

首先是教師示范。教師要展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積極的學習精神,如備課認真、板書精美、語言規范、治學嚴謹、神情專注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審題、清晰解題、規范書寫和多樣解題,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數學。

其次是同伴引領。教師應多表揚那些學習踏實、聽講專注、書寫工整、計算準確、善于探究、習慣良好的學生,還可以利用“卓越成果展示臺”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試卷或學習心得等,讓學生眼中有榜樣,行動有方向。

(2)分層設計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摸底測試、問卷調查、單獨交流等方式走近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需求和家庭教育現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分組。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設定基礎性學習目標,確保他們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中等層次的學生設定“跳一跳”就可以實現的學習目標,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探究;為學優生設定拓展性的學習目標,為他們布置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當學生處于合適學習層次中,他們就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正面激勵

正面激勵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有導向性地、多元化地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的優點,對于低年級學生可采取物質獎勵,高年級學生則以精神激勵為主,通過表揚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

4.優化教學方法,點燃學習熱情

針對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1)情境教學

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情境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以學校運動會為契機,把比賽場次、分數統計、達標率計算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實用性,體驗學習的樂趣。

(2)游戲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教學,將所教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思,減輕學習壓力,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白板當游戲棋盤,在棋盤上標清算式和數字,讓每個小組接力計算,計算正確的小組前進一步,算錯的原地不動,最先到達終點的獲勝。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3)直觀演示法

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幾何模型、圖片、音視頻等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數學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圖形的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動態幾何軟件展示圖形的變換和屬性,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直觀演示圖形運動的過程,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三角形的屬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拖動不同顏色和形狀的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內角和及面積的特征等。可以設計“七巧板歸位大挑戰”活動,讓學生利用多媒體直觀地感受七巧板歸位時旋轉、平移的過程。還可以組織“圖形設計大賽”,鼓勵學生設計一個包含多種幾何圖形的創意作品。

總之,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慧用”教育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洋縣南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