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在位于寶雞市渭濱區的陜西六環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的產品設計師黃菲正在和團隊討論產品設計方案。盡管工作年限不長,但她已經獲得3項實用新型專利。

“這多虧了校企合作的好機制。大學期間,我就在這里實習,對崗位有了一定了解,畢業后就留了下來。希望我能盡早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黃菲說。

渭濱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跟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探索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訂單式”技術人才,推動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為加強校企雙方合作,渭濱區先后組織140余名大學畢業生赴企業參觀學習,打造有特色、有水平、有效益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目前,渭濱區15家企業與市內職業技能院校建立了合作機制,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渭濱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李鵬說。

近年來,渭濱區區級領導干部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赴寶雞文理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深入挖掘院校的資源優勢,圍繞渭濱區重點產業鏈建設,推動校企雙方在專業設置、課程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精準對接,形成了政校企“三位一體”互動發展新局面。

“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根據寶雞市產業方向,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與秦川機床、陜西烽火、陜西凌云等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定向人才,累計為渭濱區輸送1200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處處長白娟娟說。

為培養機床工具、軌道交通、石油裝備等六大優勢產業和傳感器、機器人、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渭濱區鼓勵院校將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相結合,不斷探索政校企技能人才開發培養新模式。

“技能人才短缺是困擾企業的一個現實問題。對企業來說,社會招聘的技術工人素質參差不齊,與崗位高度適配的人才可遇不可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用工難題,實現了校企雙贏。”寶雞市廣匯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絕音說。

渭濱區還常態化開展技能大師進校園和專業教師進企業活動,通過“師帶徒·匠帶兵”的形式結對互促,推動教學實戰化。

李鵬介紹,渭濱區持續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形成了產教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市域內的大中專院校每年選派學生入企實訓,將課堂搬進車間,實現專業學習與崗位實踐無縫銜接,探索出“校內學習+校外實踐”雙循環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成長為“全能型”人才。

為加大政校企三方聯動發展力度,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渭濱區成立渭濱工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和人力資源產業聯盟,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集聚效應,拓寬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累計為企業輸送技能人才185人,對口率達90%。渭濱區積極推薦各類人才參加各項技能競賽,培養各類工匠人才27人、青年科技新星及首席技師10人、技術能手140人,多渠道培養精通產業技術的高技能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供給。”李鵬說。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