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高中政治課程新教材知識的專業化傾向更強,密度和容量更大,關聯和融合更深,教學內容更加繁瑣,需要記憶的內容也增加了很多,導致大多數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所學知識,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多數學生以應付考試或升學為目的,只關注成績,缺乏學習積極性,無法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方法單一,死記硬背或只聽不記,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有問題,記憶的都是一些細碎、零星的內容,容易遺忘。基于上述認識,筆者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初步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四步一導”框架式教學模式,并在教學中不斷地檢驗和修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四步一導”框架式教學的內涵

(一)“四步”的內涵

“四步”具體可以分為自讀自建知識框架、合作完善知識框架、深化運用知識框架、鞏固再現知識框架四個環節。

1.自讀自建知識框架

自讀自建知識框架就是依托導學案,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前自讀教材,獨立思考,自主構建知識框架,自主探究問題情境,自主完成導學案。導學案分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四個方面。學習過程分為基礎梳理、建構框架、合作探究、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五個部分。在梳理基礎部分時,教師可以將知識問題化,將問題條理化,簡化設問內容,這是為學生構建和理解知識框架奠定基礎的。為了降低構建知識框架的難度,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搭建腳手架,留白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如在導學案上和課堂中為學生介紹構建知識框架的方法,促使學生盡快適應,并自覺地運用框架式學習法(見下圖)。

20241231151329665-90-75d95.png

2.合作完善知識框架

在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的基礎上,學生要緊扣教材基礎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善、細化、美化知識框架。這一環節至少要占2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因為是新課,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必要時,教師還要反復多次地為學生展示知識框架,讓學生在不斷重復、對比、完善知識框架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記憶當堂知識。

3.深化運用知識框架

深化運用知識框架分為合作探究和課堂練習兩環節。在合作探究環節中,教師要圍繞重難點知識,應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或小組辯論。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可以選出一名代表分享合作探究成果。在課堂練習環節,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完成了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習題,教師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答案讓學生進行分享,并通過生評、師評進一步完善知識框架。這樣既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又能夠重點檢驗和反饋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此外,在課堂練習中,教師選擇主觀性習題時一定要按照高考要求,選擇能呈現和檢驗學生知識框架的典型試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

4.鞏固再現知識框架

在鞏固再現知識框架環節,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整理、記憶,并繪制知識框架圖。意識和行為的重復,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學生在重復記憶和再現應用中,就會習慣運用框架式學習法。

(二)“一導”的概念

“一導”是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活動、引導學生思維、點撥方法思路、精講重難點等活動,主要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的“導”一定要克服一講到底或以講為主,要轉變傳統的教師觀和學生觀,要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因此,教師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做到“五個還給”即把時間、學習權、話語權、探究權、發展權還給學生。

二、“四步一導”框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一)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學生表示:“框架圖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梳理繁雜的教學內容,理順學習思路,管理學習方法,加深學習印象,整合所學知識,還能夠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重點和清晰的知識結構,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關鍵概念,而框架圖的使用則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利用框架圖可以將關鍵詞用線條、層次、箭頭和符號等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創造能力和想象力,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0241231151329632-4-d13ac.png

(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思維方式其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能。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很多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框架式教學是讓學生用連線的方式將關鍵詞、關鍵信息等聯系起來,在不斷加工細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化、理解所學知識,并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是一個將復雜知識系統化、把書讀薄的過程,也是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從而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在小組展示與描述中,學生要不斷復習和強化記憶,還要還原課本知識,這既是提高學生表述能力的過程,又是一個把書讀厚的過程。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記憶能力,還可以避免學生機械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主動學習、獨立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整合知識結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把一節課的內容分成若干個知識點來講解,只強調單個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而忽視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當一個個知識被人為割裂時,學生只能孤立地理解,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和完整,而完整、合理的框架圖可以有效改變這一弊端。框架式教學十分注重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呈現,學生在制作框架圖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外,還要探究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關系和層級關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在舉一反三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三、“ 四步一導”框架式教學的運用

(一)對學生進行培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和應用框架圖,可以在課前或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繪制框架圖,具體如下。

1.確定主題或主線

學生繪制框架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所學單元知識各層級的主題或主線,讓學生總結、歸納與主題相關的主干知識及其關鍵字詞。一般來說,高中思想政治課框架圖的第一層級主題是框標題,第二層級主題是目標題,目標題中主干知識的關鍵字詞就是重點內容,若還有第四、第五層級以此類推即可。

2.確定各層級主題需要注意的方面

(1)理清課、框、目的主題內容及主干知識都有哪些,以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便于連線制圖。

(2)根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和設置的議題確定各層級主題及主干知識。主干知識是指學科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對學生建構、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學科能力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繪制框架圖時,學生除了參考教材主干知識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觀點外,還要處理好課標與教材的關系。

(3)概括各層級主題及主干知識中的關鍵字詞時不僅要簡明扼要,利于理解記憶,還要便于在框架圖中書寫。

(4)在展示活動中,學生要將框架圖中的關鍵詞和知識點層次用教材的原話復述出來,即還原課本內容。

(二)提高學生的知識重組和整合能力

在構建框架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學生呈現的主題與教材知識順序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在應用框架式教學模式時把握好難度和深度,確保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學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反復進行操練,才能觸類旁通,豁然開朗。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醒學生,讓學生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利用線條、箭頭等符號將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邏輯清晰的網絡結構。這種以點帶線,以線成面,以面為網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強化框架圖的課堂使用訓練

框架式教學法特別注重知識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討論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高中政治課程課時少、內容多,學生如果在課堂中交流頻繁,討論激烈,可能會使課堂教學時間難以控制,使得教學內容難以全部完成。解決此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化框架圖的使用訓練,教會學生繪圖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快速找出關鍵詞,理清知識點,并在課后進行完善。此外,如果教師能將框架圖與導學案結合起來,將預習與練習相結合,鍛煉學生填補“框架”空缺的能力,這樣就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能凸顯框架式教學法的作用。

(四)小組合作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學生在制作框架圖時可以獨立自主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還能夠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發現彼此的優勢,從而深刻地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受認知范圍狹窄、時間緊迫、難以理解框架知識等因素影響,很難及時繪制完整的框架圖。因此,教師要在小組討論或展示環節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科學、合理且獨具個性的知識體系。學生在繪制框架圖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和生生互評,若能把某一課的內容與其他課、其他單元或其他分冊的內容聯系起來,學習效果一定不會差。

(五)根據學生差異制定構圖標準

在制作和展示框架圖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使用過于嚴格的標準,也不能無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是要按照一定步驟逐步提升要求。因此,在教學框架圖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結構性,又要讓學生感受到框架圖的直觀、簡潔等特點。高一、高二年級的框架圖制作重在強調簡潔明了,層次清楚,容易記憶,關鍵詞準確。高三年級比較重視運用,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及整體性。對于每個年級段的學生來說,若能把每節課的內容以關鍵詞的形式,層次分明地用框架圖表述出來,學習效果會更好。

框架式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快一點,回頭少一點,偶爾漏一點。因此,在框架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認真分析知識體系的框架線索,從整體上把握各章節的主題和主線,還要強調各部分知識的交叉和聯系,注意各階段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育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城郊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