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思政學科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育人方式,真正發揮思政課程的引領作用,是每個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什么是跨學科主題學習

達·芬奇說:“欣賞我的作品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數學家。”達·芬奇就是跨學科的巨匠,他精通物理、天文、數學、人體解剖等知識,他的作品是數學、科學和藝術的結晶,用教學的話語來說就是多學科知識、思想和方法的綜合運用,是跨學科的結晶。一個完整的人的生活是不分科的,思想也是不分科的,有成就的大家不可能囿于單一學科。例如,機械制造技術人員要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制造、銷售、回收乃至再生的整個過程;精密儀器制造人員要掌握鑄造、焊接、塑形與切割等技術。這一切除了工藝革新之外,還體現了跨學科的重要性,說明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一定是融通開放而非片面封閉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到“新質生產力”,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議的關鍵詞。筆者得到的教育啟示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學科基礎,還要有打破學科壁壘,整合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要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解開亂麻的智慧,要找到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方法。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1.擬定方向

在學校的統籌安排下,年級組長可以打破學科邊界,基于主題學習的需要,召集全年級各學科教師集中進行教研活動,以學生經驗、生活實際、學科基礎、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初步擬定一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方向。

2.二次研磨確定主題

跨學科學習主題可以從兩方面提煉:一是從道德與法治教材及相關學科教材中提煉,如可以從四年級道德與法治課《餐桌上的浪費》與數學《認識更大的數》提煉出“珍惜食物”的學習主題。二是從社會生活或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入手,如從《我是一張紙》《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等生態文明建設中提煉跨學科學習主題。不管是從學科交叉內容中,還是從生活問題中提煉主題,都要充分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于主題確定的需要,年級組長可以邀請骨干教師參與研磨,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合理性進行二次論證。

3.設計方案

年級組長組織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教研活動應以本學科教師為主,規劃學習主題,起草學習方案。

4.主題審議

學校應結合學科基礎、地域文化特點、學生已有經驗和接受能力等,從黨和國家教育政策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際出發,邀請專家和骨干教師對跨學科主題學習進行綜合考量和判斷,提出建設性意見,使跨學科主題學習更具思想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5.課時安排

為了避免跨學科主題學習流于形式、涉及的學科各自為政等問題,學校應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月,組織各學科集中開展。此外,還應將學科教學與社會實踐、主題研學相結合,有的放矢,提高綜合育人的成效。

6.完成任務

學習任務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要素,可以是一系列彼此關聯的任務串,也可以由總任務和子任務構成。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方法整合,以自主性、體驗性、開放性、綜合性為特征,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集體交流中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適當設置課前任務和課后拓展任務,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有機融合。

7.學習評價

一是從教師、學生、專家的視角評價。學校應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制定評價標準,如評價維度、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等級等。二是注重過程評價。學校要為道德與法治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評價方案,如入項開啟、實踐探究、結項復盤等。三是評比表彰。學校可組織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總結會,讓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各學科教師面對面交流,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激勵教師共同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三、跨學科主題學習管理流程

1.方案申報

學校應以年級組為單位,調動各學科教師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積極性,并要求其撰寫主題學習設計方案。

2.審批發布

設計方案應由學校教學主管部門初審,最終通過學校審批發布。

3.教學實施

學校可以成立以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主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備課組,進行集體備課、優化設計、教研反思等活動。

4.中期指導

各年級組匯報活動進度與教學效果,反饋問題和需求,學校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導。

5.終期考評

學校組織各年級組對整體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考核。

6.推廣應用

優秀典型案例可以納入學校跨學科主題學習資源庫,進行推廣。

總之,筆者希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能夠成為樂于合作、善于反思,具備多元文化意識和跨學科溝通能力的學習者。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濱江實驗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