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發布做好2025屆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多項措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及時淘汰或更新升級

已經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

省教育廳要求,各高校要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市場需求調查,通過調研走訪企業、委托專門機構開展調查等方式,廣泛收集行業、區域人才供求信息,及時掌握就業市場需求變化。

各高校結合實際,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及時淘汰或更新升級已經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持續落實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紅黃牌提示制度,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將調查結果作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

建立完善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的有效機制,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高校辦學資源配置、教學質量評估、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依據。深入推進就業綜合評價改革,更好發揮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對高校招生、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反饋作用,為教育教學評估、就業工作質量評價提供參考。

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

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

深入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按照“秋季校園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動”“春季攻堅行動”“百日沖刺行動”安排,持續不斷開拓就業崗位。

各高校要進一步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舉辦好各類校園招聘活動。系統梳理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積極創造條件主動邀請用人單位組團進校招聘,共建一批區域性、行業性、聯盟型就業市場。加大專業對口優質崗位信息征集力度,擴大技術型、管理型崗位信息比重,提高畢業生供求信息匹配度。

支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

支持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

支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高校加強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供需對接,開展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專項行動,積極參與全國和陜西省“百城千校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鼓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學生實習實訓。

支持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積極轉變認識,充分挖掘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帶動就業潛力,完善創業支持體系,創新形式,健全手續辦理、政策落實和跟蹤服務制度。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運用好“互聯網+”“創青春”等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的廣泛影響,落實創業支持和減稅降費政策。引導畢業生發揮專業特長,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創意經濟、低空經濟等多領域靈活就業。

鼓勵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

深入落實大學生征兵工作

高校要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組織實施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基層項目。深入挖掘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加大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力度。要健全支持激勵體系,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深入落實大學生征兵工作,將畢業生征兵工作與就業工作有機結合,做到關愛與精準幫扶并舉,重點落實好退役后復學、升學、學費資助等優惠政策,以更大力度激勵引導優秀大學生攜筆從戎、逐夢軍營。

優化規范招聘安排和秩序,統籌安排好各類升學考試,充分發揮教育系統研究生、專升本、第二學士學位、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等崗位吸納畢業生的重要作用,穩定并擴大政策性崗位招錄規模。提前安排各類專業考證、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時間,推動相關工作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步。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

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現就業

加快落實就業實習實踐制度。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統籌就業實習與教學實習、社會實踐,推動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開展實習實踐活動。做好實習政策制度保障和就業實習安全教育,協同建設一批大學生就業實習實踐基地,開發更多就業實習崗位,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現就業。鼓勵支持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高質量舉辦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將大賽與各類就業指導、實習實踐、校園招聘等活動統籌組織,引導大學生科學合理規劃學業與職業發展,提升就業競爭力。動員用人單位參與大賽,引入真實職場環境,幫助更多畢業生通過參賽提升職業規劃和就業能力,順利實現就業。

針對重點群體畢業生做好幫扶

優先推薦就業崗位

高校要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重點群體畢業生,嚴格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建立完善動態幫扶臺賬,優先提供指導咨詢、優先推薦就業崗位、優先組織培訓和就業實習實踐。有針對性地組織重點群體畢業生參加線上、線下就業能力提升培訓,切實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幫助他們盡快就業。

省教育廳同時要求,加強就業進展監測,嚴格審核畢業生就業材料和去向信息,嚴格執行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違規處理辦法,確保就業數據真實準確有效。省教育廳將組織就業數據專項核查,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高校和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追責處理,并在全省進行通報。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