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眉縣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實現安全優質的普及普惠學前教育為目標,以安吉游戲“求真”“自主”的精神為引領,扎實推進課程改革,探索出了以“陽光體能、自然野趣”為理念的“1+N”自主多元游戲模式,建立“四化”(園本化、本土化、常態化、立體化)工作機制,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課程樣態。

一、建章立制,打破堡壘,環境育人。

在“公益普惠”定位下,把游戲的權利徹底的還給幼兒,就必須提供自然野趣、無限探索的游戲環境。通過“向文學作品要思路、向大自然要材料、向鄉村生活要靈感、向人要智慧”,走原創草根之路,基于整體性、整合性、兒童性、藝術性、可變性等原則,營造了“戶外+室外”的立體空間,形成了全縣幼兒園自然生長、寓教于樂兩類課程環境,空間互通、功能互補的生態環境,為縣域辦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園提供新范式。

二、課程建設,多元智能,回歸生活。

一是圍繞《指導意見》,從組織領導、教研活動、隊伍建設、示范引領等多個方面對課程建設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進行研討,強化組織實施,規范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行為。二是緊緊圍繞《指南》《綱要》,迅速出臺《眉縣幼兒園課程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理清思路,為幼兒園課程實施提供參考,指導全縣幼兒園開展有關課程建設的專題學習培訓、聯動教研、主題沙龍40余次,進一步激發了課程建設活力的大討論、大教研熱潮。三是打破常規,多元智能。在“兒童立場”和“游戲精神”的理念下,構建基礎課程+特色課程有機融合的模式,遵循課程生活性、活動性、教育性與整合性的總目標,讓特色課程大膽嘗試、多元智能。眉縣示范幼兒園的“幸福·趣探”課程體系成為全縣特色課程。四是立足兒童需要,讓課程做到四個回歸。通過“兩個聯結”即與自然聯結,讓他們在自然中學會學習、思考,同時傾聽自然的聲音,欣賞與感謝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與家庭的聯結,從家庭中獲得價值感與滿足感,由此奠基對周圍人與事物的積極判斷的依據,真正的讓課程做到四個回歸:回歸傳統、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兒童。

三、名園引領,輻射帶動,彰顯特色。

以“6個名園+”為牽引,輻射帶動全縣各級幼兒園一體發展,實現“健康園 、快樂園、創意園、生態園”的辦園愿景。出臺《眉縣幼兒園自主游戲試點園評估細則》,組織開展首批縣級“幼兒園自主游戲試點園”創建活動。以“6個名園+”為牽引,輻射帶動全縣各級幼兒園一體發展,發揮集團化辦學中直屬園優勢,形成集團核心園——集團成員園——集團托管園的三級幫扶機制。通過構建幫扶機制,明確工作要求,確定幫扶內容,保證幫扶效果,落實幫扶考評,夯實幫扶責任,促使核心園除了自身課程實施外,還要通過教學互訪、專題合作、結對共進等措施輻射成員園和托管園,做到活動全程開放,資源全部共享,課程同步提升,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眉縣幼教發展態勢。截至目前為止,“課程游戲化示范園”22所,達標園12所,自主游戲品牌試點園6所。

四、教研助力,賦能教師,追隨孩子。

一是縣級研討,面上推進。多次召開自主游戲化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舉辦業務園長、骨干教師觀摩培訓會15余次,統一思想,明晰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階段性要求,有效推進區域課程游戲化建設工作。

二是集團幫扶,線上提高。建立全縣聯盟園所交流群、園長論壇交流群,集團促進,分片包抓,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交流研討活動10余次,集團輻射解決區域課程建設共性難題。

三是園本研究,點上攻堅。各園依據園本實際,想兒童之所想,為兒童之所為,以“幼兒”為主,以教研活動為陣地,緊密圍繞《指導意見》要求,通過現場觀摩、案例分析、沙龍交流等方式,從細節調整入手,按照資源挖掘、資源審議、教學研討、框架構建、課程審議、專家評審等程序,從“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實踐操作的適宜性”“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入手,經過“個人—小組—園級”三級審定,并聽取專家意見,最終構建出園本特色課程。目前全縣已形成了20多種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