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中藥材試驗示范站,科研人員在觀察組培苗。

近日,省科技廳批復同意建設6家陜西省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其中,陜西省富硒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榜上有名,成為安康市首家省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陜西省富硒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由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共建。“平臺將聚焦富硒產品標準化、硒產品精深加工與健康功能評價、硒產業前沿技術研究與未來食品研發等共性技術,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引育等工作。”12月20日,該平臺技術總師唐德劍說。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安康市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通過搭建創新平臺、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強科技要素保障,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近3年,安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均增速分別達54.06%和43.81%。隨著一大批創新資源和創新主體加速聚集,秦巴腹地的創新活力愈發激越澎湃。

組建產業鏈科技創新團隊

擔任安康市生態旅游產業鏈科技創新團隊技術專家以來,安康學院黨委副書記余謙更忙了。

除了主持制定《安康市生態旅游產業促進條例》《安康市精品民宿建設與服務規范》等8項地方性法規、地方標準和技術方案外,他和團隊還完成了11項地方文史著作、旅游規劃和調研報告,并參與了全市旅游講解員、旅游推介官集中培訓。

“生態旅游是安康市聚力打造的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當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動能。”余謙說,作為產業鏈技術專家,他和團隊將不斷加強科學研究和轉化應用,產出更多高質量策劃規劃、產品方案、實施計劃和調研報告,為生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了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拓寬人才與產業對接渠道、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安康市聚焦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等8條重點產業鏈,為每條產業鏈組建一支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創新團隊按照‘首席科學家+產業發展專家+技術專家+金融及投資專家+企業領軍人才’的架構,通過協同創新等方式,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安康轉化。”安康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吳世珍說,安康市建立聘任管理、考核評估、政策激勵等工作機制,從研發經費、科研項目、創新平臺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為科技創新團隊和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自受聘以來,安康市富硒食品產業鏈科技創新團隊走訪30多家企業,征集技術需求53項,簽訂科研合作協議4項,達成意向合作10項。團隊高“菌花香”富硒茯茶、富硒微藻等科技成果實現轉化。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

如果不參加項目路演,安康學院陜西省蠶桑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安利的科研成果可能還“躺在”實驗室里。

陳安利團隊主要從事家蠶品種選育及功能基因發掘工作。他將傳統家蠶雜交育種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相結合,探索出家蠶近等基因系的快速、精準選育方法,并研究出無殘留速溶絲膠蛋白粉制備與應用技術,攻克了相關領域技術難題。

項目路演中,陳安利團隊與相關企業進行了對接。今年3月,陳安利將該技術作價160萬元入股陜西蠶復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開發出絲膠蛋白類護膚品和日用品,第一條生產線正在建設,預計年產值達2000萬元。

“項目路演暢通了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雙向奔赴’的渠道,讓好技術找到了好出路。”陳安利說。

近年來,安康市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周周有對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主題,一鏈一專場,縣區全覆蓋”的路演模式,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路演前,我們建立重點企業技術需求庫、高價值科技成果庫、項目路演評審專家庫,篩選契合度高的成果參與路演,留足雙方‘面對面’洽談的空間;路演后,我們對成果落地、協議推進、企業注冊等情況進行跟蹤,讓對接、轉化更加精準高效。”安康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主任馬鑫說。

2023年以來,安康市舉辦項目路演活動29場次,邀請富硒食品等重點產業鏈的133家企業發布技術需求351項,促成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72項。其中,成果轉化協議19項,協議涉及資金1314萬元。

點燃產業升級強引擎

12月17日,在位于安康高新區的陜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一件件膜元件成品整齊擺放。這些產品將廣泛應用于工業水處理、稀貴金屬提取、海水淡化、物料分離與提純等領域。

2019年落戶安康高新區后,陜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逐年加大研發投入,研發的海水淡化膜、納濾膜和特種膜等產品逐步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我們與西安工業大學、安康學院科研團隊合作,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生產的產品已出口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陜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加生說,公司已建成年產250萬平方米反滲透膜、納濾膜的生產線。二期將建設年產500萬平方米海水淡化膜、特種膜等產品的生產線,預計年產值達3億元。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安康市特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持續提升。

秦巴醫藥是安康市8條重點產業鏈之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安康市、漢濱區共建中藥材試驗示范站,從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相關系列產品研發、藥效成分合成調控、溯源體系建立等6個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賦能秦巴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創企業、人才和資金等各類要素高效融通,開放創新的生態正加速形成。”吳世珍說,“我們將圍繞產業鏈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打造更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強人才引育和成果轉化,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幸福安康建設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