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老師 教好學生
作者:馬 靜
發布時間:2024-12-24 10:19:3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這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教師,要做好老師、教好學生,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踐行好這一重要使命。
師德師風,即教師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和教育行業的風尚風氣。從中央到省市區再到學校,都從不同角度強調師德師風建設,強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做教育工作,無論是哪個學科,都既要注重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又要堅持立德樹人,做好德育工作,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兩個方面應相互融通,互為支撐。
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我們的教育對象和服務對象是小學生,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生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活躍、個性,有自己的想法,情緒也時常會有波動,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此外,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其次,要把握好小學生的思維特征。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征出發,以學生為本,積極換位思考,與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內心需求,尊重他們的需要。同時,要立足整個班級的特點,精準、高效地開展教育工作。最后,要以自身言行影響學生。教育過程既是說理的過程,又是情感陶冶的過程。教師的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產生更多積極的示范效應。
發自內心關愛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無私的愛,這種愛有助于學生積極進步,完善自身人格。愛自己的學生,就是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關愛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不以個人的好惡壓制學生的個性。2.要足夠信任學生,不能以懷疑和否定的態度看待學生。3.要耐心傾聽學生。無論是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還是在課下與教師交流,教師都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表述,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訴求。4.對學生的不足要給予寬容。學生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應粗暴地制止和批評,應幫其分析原因,尋求解決辦法。當然,寬容不是縱容,根據具體情況,教師應合理懲戒犯錯學生。
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劇作家蕭伯納說:“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可見,自信對人的自我實現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部分學生會因為一些不好的學習體驗而厭惡學習,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心,產生失敗情緒。與此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很多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對學校、老師產生好感,進而熱愛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適度放大學生的優點,通過公平的競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家長充分溝通,引導家長把良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讓感恩浸潤學生心田。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教導他們體諒、關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與人為善。感恩教育不應是一味地說教,而應持之以恒地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外,還可以將感恩教育延伸到課外。比如可以在學科實踐活動中、在某一次測試或某一道習題解答的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同時,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