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是上課、聽課活動結束后的教學延伸,是對課堂教學活動得失的一種評價,幫助教師發現自己上課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因為評課的標準化和系統性不足,使評課活動成為一線教師教學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一、存在“三化”評課的現象

1.評課“過場化”。評課活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單位組織、有領導參與的,所以部分評課教師往往傾向于使用籠統含糊的語言或官話套話來進行評課,甚至只說優點不提缺點,導致評課“過場化”。

2.評課“模式化”。部分教師對評課的認知度不夠,在主觀意愿上不愿評課,過度依賴固定的模板或格式,只是長篇大論談理論,與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脫離,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3.評課“主觀化”。由于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足,評課體系不夠完善等,部分評課教師只依據個人感受和主觀經驗對課堂現象進行評價,導致評價結果主觀性過強。

那么,如何在評課中避免“三化”,使評課圍繞所評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內容是否充實、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課堂氛圍是否靈活等課堂焦點問題展開,實現評課為教師成長導航、為教學賦能的目標呢?筆者認為,在評課中可以借鑒“三真六維度”的評課模式。

二、應堅持“三真六維度”評課

(一)評課的“三真”原則

評課應從課堂設計的維度展開,注重“三真”原則,即真情境、真問題、真解決。1.“真情境”。評課要關注知識的產生是否源于生活,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助于教師傳授知識等。如一節課如果容納多個知識點,教師是否創設多個并列式關聯情境,將每個知識點融入各個情境中,一節課如果只有一個知識點,教師是否基于該知識點創設層層深入、逐步遞進的串聯式情境。2.“真問題”。評課應關注整堂課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否基于學生提出的多個真問題,找到學生知識發展的最近區域,統整出整節課的“大問題”等方面。3.“真解決”。評課應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否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教師的問題設計是否注重挑戰性、啟發性、思辨性、現實性,是否引導學生在真問題的解決中掌握知識和提升學習能力等。

在評課過程中,評課教師應關注課堂設計是否體現了“三真”原則,并以此為契機助推授課教師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

(二)評課的“六維度”

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博士提出了“六頂思考帽理論”,是一個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評課時,評課教師也可以基于“六頂思考帽理論”,從直觀感受、數據事實、優點、缺點、總體評價和改進建議六個維度進行評價。1.直觀感受。在評課時,評課教師應基于課堂事實發表自己的直觀感受,可以嘗試這樣說:“教師的語調、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感染了我,讓我對這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數據事實。評課教師應以客觀的態度關注課堂的實施過程,記錄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等事實數據??梢赃@樣說:“在本節課中,教師共提出了20個問題,其中12個為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表達;8個為封閉式問題,用于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3.優點。評課教師要對課堂亮點進行分析,肯定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可借鑒的做法(包括教學設計、學生學習、教師評價)等。4.缺點。評課教師要針分析課堂的不足之處,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這樣說:“我期望看到的課堂是……”5.總體評價?;谝陨?個角度的分析,評課教師應對本節課進行一個整體的評價與定位。可以嘗試這樣說:“我認為本節課展現了教師獨特的教學魅力,同時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從情感層面來看,教師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數據事實層面來看,課堂互動頻繁,學生參與度較高;從價值優點來看,教學設計新穎、層次分明。然而,本節課在課堂管理、時間分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及學生反饋機制等方面仍有待加強?!?.改進建議。評課教師應關注課堂的獨特創新之處,幫助教師基于不足,進行創新性思考,重新修改教學設計。

評課“六維度”不僅為評課活動提供了一個系統而全面的框架,還促進了評課者與被評教師之間深入、建設性的對話,為評課提供了新的視角。這使得評課不只是對教學過程的簡單回顧與評判,而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總之,基于“三真六維度”的評課,從不同的角度為評課提供了可參考的模板,在評課中,教師可合理運用,讓評課真實發生!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繼續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