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深化農業合作,共促“一帶一路”發展
發布時間:2024-12-24 09:55:18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2024年11月起,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100名學員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分批完成培訓。培訓分四期進行,開設種植和養殖兩個班次,內容由現代農業技術和文化交流兩個板塊組成。師生研精覃思、交流互鑒、各有所獲,培訓取得圓滿成功。
一、充分調研,科學統籌
本次對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現代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是中亞五國職業農民培訓開展的第二輪。本著“交流、合作、共享、共贏”的原則,學院在充分借鑒吸收首輪培訓經驗的同時,多次組織專家調研論證,完善管理制度。對教材準備、培訓師資、實踐教學點、培訓日程安排、教學管理人員、學員食宿、規章制度、應急處理辦法等各方面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和部署,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培訓教材由專業教學團隊經前期調查研究,充分結合中亞五國培訓需求及渭南當地農業特色,配合專題,逐層遞進,編制出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中俄雙語培訓教材。組建了由3名教授、8名副教授、7名博士、6名碩士組成的教學團隊,包含了農業的各個領域,同時擁有學校、企業、行業三方面的師資力量。建設中國—中亞農業合作中心,為培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硬件保障。安排專門的留學生公寓和清真餐廳,確保留學生住的舒服,吃的順心。
二、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培訓過程全程配備俄語翻譯,課程內容圖文并茂。培訓計劃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課堂與參觀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通過面授、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等理實一體化的形式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強化培訓項目過程管理,采取“培訓匯報(學習收獲分享)”的形式對學員進行課程考核,及時收集培訓學員對培訓計劃安排、組織實施、服務保障、課程質量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做好整改提升。
三、建章立制,科學管理
在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設身處地為留學生著想,全方位服務,確保留學生在渭南生活的舒心、愜意。建立健全留學生管理制度,規范留學生日常管理;指派專人作為專職班長負責留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管理;建立微信群,時刻關注留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協助解決留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管理人員積極了解中國—中亞文化上的差異,尊重學員的生活飲食習慣,給予學員相應的人文關懷,實行人性化管理,創新管理模式。
四、加強交流,傳遞友誼
中亞五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不僅是技術提升平臺,也是溝通友誼的橋梁。培訓立足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自身農學學科教育優勢的同時,挖掘中醫文化,兼顧文化交流。先后組織了中醫藥文化、經絡腧穴與人體健康、心跳驟停與心肺復蘇、中國中草藥文化、中國茶文化等5門中國文化課程,加深學員“中國記憶”,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組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走訪博物館、渭南皮影館等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非遺文化。為培訓學員慶祝生日,按照中國習俗送上一碗長壽面,傳遞中國人民的熱情和友好,在朝夕相處間,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增進了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
中亞五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是成為2024年12月2日召開的“新質生產力·絲路新起點”2024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暨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配套活動。學院將繼續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政策,緊密圍繞中亞五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重點,立足區域農業資源,發揮渭南職業教育農業特色優勢,適時調整課程設置,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培訓交流,為中亞農業培養高素質的現代技術人才,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貢獻積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