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讓幼兒教育更美好
作者:閆 佩
發布時間:2024-12-24 09:57:3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教育信息化發展是教育領域發展變革的必然趨勢,而智慧校園建設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當下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幼兒園智慧校園建設是一項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以提升管理效率和教育質量為目標的系統工程,對于幼兒園而言,智慧校園建設不僅可以提升保教質量,增強管理效率,還能夠促進家園互動,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實現更高效、更智能、更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幼兒園智慧校園建設應以基礎設施安全現代、園務管理高效務實、幼兒成長多元評價、教師素養跨步增強、辦園質量穩步攀升為宗旨,以智慧環境、智慧保教、智慧安防、智能管理等方面為切入點,構建信息化建設立體網絡,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應用、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研究、幼兒行為數據的實時監測分析、園本資源庫的完善優化,著力擴大優質教學資源的網絡輻射半徑,發揮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為教師和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一、健全數字化機制,完善制度保障
在智慧校園籌建準備階段,園所可以成立由班子成員及骨干教師組成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立足各崗位工作實際,整合信息資源,形成智慧校園創建人人參與、人人獻計、人人受益的工作格局。同時,可成立以信息教師、財務人員為主要成員的智慧校園創建保障小組,設立如電教管理中心等專業化的常設機構,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設、運營、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完善信息化設備及資源更新、日常運維、安全設備系統升級改造等方面的資金保障機制。
二、搭建數字化平臺,豐富基礎設施
校園網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高速公路”,承載著校園內各項業務的運行,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之一。園所可積極對接聯合運營商,升級改造校園基礎信息網絡,打造高速泛在、實時監測、動態感知、結構優化、安全可靠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支撐各類智慧校園應用和服務的運行,夯實智慧校園發展“底座”,提升校園網絡服務質量。同步升級改造校園核心機房建設,按照國家規范標準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和設計,更新、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構建智慧校園的“大腦”,實現校園內業務的連接和數據的融合,全方位監管校園信息化建設與運行的狀態,打造安全、智能、高效的信息化運維服務的支撐環境。
三、融合數字化教學,促進幼兒發展
(一)引入數字資源,構建信息化課堂
一是開展編程啟蒙課程,促進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積極響應教育部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課程游戲化、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借助“AI技術+互動式教育一體機”,配合班級課程開展游戲化教學。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科學設計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編程任務,通過豐富的編程模塊、操作材料及關卡地圖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建立計算思維。同時以前沿的VR設備為載體開展虛擬互動體驗課程,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帶領幼兒沉浸式感受火災、地震等“現場實況”,以直觀、生動、全面的方式呈現多元場景,為幼兒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
二是引進3D打印技術,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為進一步激發幼兒在藝術領域探索、創作的欲望,可嘗試將3D打印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通過帶領幼兒參與自主建模,感受3D模型的全流程制作過程,讓幼兒在高科技數字資源的引領下,提升創新能力、涵養藝術氣韻。
三是利用數字成像高拍儀,輔助圖畫書園本課程落地。為實現集體教學環節中優質圖畫書資源的可視性、直觀性運用,可嘗試引入智能信息手段,配備數字成像高拍儀,挖掘園本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優質資源,有效實現繪本閱讀與師幼研討的無縫對接,將高拍儀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開設主題智慧課程,讓幼兒浸潤在“愛閱讀、愛創造、愛運動”的氛圍中,滿足班級教育教學、體能鍛煉、區域活動、課程建設落地的需求。
(二)依托數據分析,精準個體化評價
一是運用智慧手環進行智能監測。探索引進智能心率手環,實現數據采集客觀便捷。可先選取部分班級進行試點,對幼兒開展體質健康智能監測,利用客觀數據進行精準評價。幼兒在園期間可佩戴智能心率手環,精確監測其在園的運動量、睡眠、區域活動等多方面數據,通過后臺分析提供專業評價,為幼兒科學發展提供依據。
二是科學體測見證成長。高度重視幼兒體能發展,探索引入體測評價體系,發揮其科學、高效、精準化的特點,對幼兒按期進行前測及后測,通過專業的數據統計、轉化、分析,多維度了解對比不同幼兒之間個體發展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制訂發展方案,助力幼兒科學成長。
四、養成數字化意識,擴大資源輻射
(一)運用信息載體,提高教師素養
一是可應用智能心率手環、智能備忘錄App等數字化手段進行觀察記錄,聚焦班級日常觀察與高質量師幼互動的過程,有效提升教師的兒童視角,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二是可借助移動錄播設備,對觀摩教學活動、課程游戲案例等內容進行云端錄制,利用教研時間進行同課異構、有效師幼互動等主題的專項教研,提升教師觀察反思及教育教學綜合水平,梳理優質教學資源,形成園所教育智庫。三是激勵教師借助相關智能App進行優質微課的制作,保障線上高質量的家園互動及幼兒的自主、個性化學習。
(二)運用信息載體,發揮示范引領
名校擁有大量的優質資源,但分享普遍通過校內培訓交流、教研培訓交流、聽評課等途徑開展,這種方式存在時間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等弊端,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克服上述弊端。一是可借助相關云端平臺開展各級各類線上培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二是可搭建錄播教室,與友好園所同頻進行域內專項教研,開展零距離同步的線上觀摩研討活動,提高輻射引領的時效性。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優質資源不再受地域、時間、人數和場地的限制,最大化地滿足教師的培訓需求,減少培訓距離,增加培訓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五、運用數字化管理,優化園所發展
一是運用智慧管理,提升服務效能。搭建智能平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結合業務需求構建主題式數據模塊,集成框架、模塊系統統一登錄,實現物品申購、報修審批、考勤打卡、園務動態等線上申報、審批、瀏覽,踐行“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的管理理念,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二是運用智能安防,提高安全保障。搭建人臉識別訪客管理系統、危險區域布控系統、智能健康監測系統、一鍵智能報警系統、智慧實時監控網絡、“明廚亮灶”工程等,健全事前可預警、事中可控制、事后可追溯的安防體系,為幼兒安全筑牢多維防護網。三是開啟智慧辦公,增強協同聯動。針對目前一校多址辦校的新格局,為提升辦公效率,應牢固樹立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思維,借助協同辦公平臺、共享視頻會議系統等重構校園的組織生態與管理模式,化解部門及園區的“信息孤島”問題,保證協同工作及信息共享,真正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辦公效率。
智慧校園建設是教育管理的一次革命性嘗試,是對傳統幼兒園教育及管理的一次革新和提升。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校園建設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問題,然而其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應立足園所發展實際,在智慧校園建設中注重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發展實用化、多樣化的應用,完善幼兒科學評價系統,優化智慧管理體系,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讓“云+網+端”的學前教育新形態落地生根,讓智慧校園建設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建設能夠為幼兒園教育和管理帶來更多的創新和改變,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為幼兒園科學保教、智慧育幼和高質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