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構建“多方參與、學科融合、項目式管理、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4-12-24 15:45:2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契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學校轉型發展新要求,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探索構建“多方參與、學科融合、項目式管理、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新模式。經過近幾年的改革探索,豐富了教學成果,優化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
一、構建跨專業融合平臺
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突破傳統學科專業、院系設置等局限,強化頂層設計、制訂跨專業融合實踐教學方案,采用分層分類評價標準,建立專門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通過跨專業融合協作開展實踐教學,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發揮專業集群優勢,在能力與素質方面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發展,切實提升實踐教學的育人效果。
二、搭建“項目式”實踐教學模式
堅持“五育”并舉,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實踐為動能、以成果為導向,以項目式教學為主體,開展項目制實踐創作。以“實踐教學項目”為抓手,以“協同育人”為目標,聚焦“專業賽事”和“應用推廣”兩大輸出口徑,逐步形成“學踐融合、以賽促學,教賽相輔、以賽優教”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三、完善制度保障,強化過程管理
健全制度體系,強化制度保障,制訂實施《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本科學生專業實習組織與管理辦法》《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學生綜合素質學分管理辦法》《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學科專業競賽分類認定參考標準(試行)》等文件,加強組織管理,如:配齊配足指導教師,強化外出實習實踐安全保障,完善實踐教學考評機制,推動實踐教學管理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
四、注重質量監督,豐富教學成果
建立健全學校、院(部)、教研室三級組織管理和質量監控機制,分級、分層、分類制訂并實施教學評價標準,建立起全程可控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鼓勵并引導師生聚焦高水平賽事,探索課程教學與實踐創作、實踐教學與專業競賽、備賽指導與教學輔導的融通銜接,以賽促學、以賽優教,提升教學質量。
五、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一是將參與實踐教學組織指導納入教師工作量統計及教師考評體系中,為實踐教學開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設立學期實踐教學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提升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比重;三是將實踐教學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學生評價體系逐步豐富多元,綜合客觀。
六、實際成效
(一)實踐教學碩果累累
師生參與主創的電影《黃金戰士》《風云太白山》先后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罪不容恕》《虎穴》等影片入圍香港紫荊花國際電影節;短片《星火》在團中央官網專欄報道;短片《奮進吧,我們的新時代!》在省教育廳、省語委主辦的誦讀大賽中獲獎;短片《我在現代挺好的》在省教育廳官微等主流媒體平臺報道展示。連續兩年獲得省文聯、省電影家協會舉辦的大學生影評征文大賽學生獎30余項,獲評優秀組織獎2次。2023年,學校組織參加省級及以上政府或行業主辦學科專業競賽,學生獲獎220余項、獲頒“優秀組織(單位)獎”10余項。
(二)聚焦實踐育人,發揮高校服務社會功能
師生圍繞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主題開展實踐教學與創作,為宣傳推廣“美麗陜西”、展示新時代陜西發展成就貢獻力量。師生創作的《錦繡陜西》獲陜西省電影局備案。學校積極參與陜西省“雙百工程”事業,積極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事業,連續多年參加由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門主辦的陜西省“雙百工程”農特產品設計大賽并獲獎十數項。
(三)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升
學校始終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旋律,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升學生“采、寫、攝、編、播、演”等技能應用。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升,得到用人市場的廣泛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