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加強標準引領賽證融通 創新基層醫療人才培養路徑
發布時間:2024-12-24 08:53:0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依托陜西省重點專業、重點實訓基地等優質資源,推進臨床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確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出發點,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學發展路徑,科學制定“教學+”標準,構建崗課賽證協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
聚焦“靶點” 推進“四進”“三對接”制度
針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培養目標與基層實際崗位需求脫節、教學內容更新慢于醫療技術業務發展以及學生實戰能力不強、職業素養不高等問題,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聯合商洛市中心醫院、商洛市中醫醫院、各縣區二級醫院以及鄉鎮衛生院,組建人才培養專業化團隊,形成了“課程對接崗位、育人對標德技”新標準,秉持“院校共需+學校主體”的理念,以學習通平臺作“橋梁”,以醫院新技術、新業務為“靶點”,開展多場次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研討會,充分探討教材章節增減內容與臨床常見病、執考常考點及行業前沿新技能對接問題。??
推行“四進”制度。醫學院推行專任教師進醫院,制定專任教師醫院輪崗制度,開展常規技術技能項目,提高教師技能實踐能力。推行學習通平臺進醫院,院校共同開發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推行學生進醫院,作為臨床醫師助手,提早進臨床,增強實踐能力。推行教學進現場,專業核心課實行教師和醫師“雙師授課”,升級“教”與“學”方法,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實施“三對接”。一是學院與醫院對接,實現政策支持。二是專任教師與臨床醫師對接,實現任務點與技能點對應。三是學生與崗位匹配對接,實現“學生所學即為崗位所需”的目標,切實解決崗課融入不足的問題。
創新賦能 開創人才培養新模式
醫學院在教育教學中提出了“雙師課程、三課堂活動協同”的育人理念,核心課程采取“校內名師主講+實訓教師輔導”“校內教師+醫院專家分段講解”“‘1+X’證書‘行業名師主講+校內教師同步輔導’”等不同的形式。挖掘五大核心素養,十余個思政元素,借助實體課堂、線上課堂、第二課堂,育訓創結合,實現全方位協同育人。??
基于專業特點,醫學院開創了“特色定位服務區域發展”的育人新模式。一方面,“醫療教育+”新模式從專業角度出發,聯合醫院,對標社會,以務實的姿態,求真的行動,多方聯動,打通人才培養通道,不斷為鄉村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新模式在充分保障人才輸送的同時,通過獎勵激勵機制的配套實施,為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注入“強心劑”。??
在此基礎上,醫學院建立了崗課賽證融通的團隊式、實戰化、多方位、全過程協同育人機制。“依崗定課”,以基層醫療崗位要求為出發點進行專業核心課程改革。“課證融通”,將多證書制度與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將相關專業課程考試與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同安排、同評價、同考核,學生可以同時獲得學歷證書相應學分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賽促教”,將能力大賽和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要求、實訓操作考核標準,與日常教學密切對接,使學生在校內掌握基層醫療崗位所需的技能。??
服務基層 讓人才做到學以致用
醫學院對接基層醫療崗位需求,動態調整教育教學核心素養,構建了服務基層醫療的教育、醫療、服務三結合標準體系,在課程中增加對老年疾病診療的內容,帶領學生走訪基層,服務老年人群,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實現了“標準對接崗位、素養服務基層”。??
醫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和“點對點”培養等模式,發揮“培育一批醫療能人、服務一方鄉村民眾、提升一地生命健康”的人才效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實施“萬名村醫計劃”,組織高職醫學生到鄉鎮開展支醫工作,堅持為鄉村輸送人才與輸送智力相結合的柔性輸送方式;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機制,著力培養與基層崗位契合的實操技能,著重考評服務鄉村醫療的能力,創新學生主體“階梯式六維度”評價機制,設計由學生評、教師評、醫生評、病人參與評,從學習能力、臨床思維、崗位技能、品德修養、人文關懷、醫患溝通能力六維度記錄學生品優技高階梯變化的“評價梯”,引入可視化評價系統和平臺大數據分析,對學生及教師職業認知—認同—熟練—應用四種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經過多年積淀,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持續優化臨床醫學專業基層醫療人才培養策略,在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方面保持不斷創新,精誠實踐,產生了顯著的育人效果和輻射作用。未來,學院將繼續強化臨床醫學專業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培養基層醫療人才不斷探索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