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功能路徑翻譯研究學術論壇在西安財經大學舉辦
發布時間:2024-12-19 13:04:1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12月14日至15日,第四屆功能路徑翻譯研究學術論壇在西安財經大學雁塔校區舉辦。論壇由西安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功能路徑翻譯研究》編輯部主辦,科研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論壇包括主旨報告、專家平行專題論壇和翻譯學科建設研討沙龍。副校長史衛民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來自國內近30所院校的6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開幕式由外國語學院主要負責人主持。
史衛民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對與會嘉賓、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學科特色,指出西安財經大學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依托財經特色,凸顯“數字+經貿”,致力于培養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信息技術變革、服務“一帶一路”與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高素質翻譯人才。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待通過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翻譯研究發展的新動態、新思想,為翻譯學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功能路徑翻譯研究》主編司顯柱教授介紹了功能路徑翻譯研究學術論壇的發展歷程,他談到,當前隨著 “一帶一路”倡議向前推進以及“海陸絲路”成員國與我國的深度合作不斷發展,翻譯責無旁貸地扛起了“講好中國故事”時代責任,翻譯產業和翻譯學科專業也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本次論壇聚焦探討功能路徑翻譯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對促進功能路徑翻譯研究意義重大。
主旨報告環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司顯柱教授基于評價理論級差視域和語料庫方法探析了副詞“特別”與其英譯“especially”的語義差別和應用語境,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長安大學馮正斌教授以《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為例,運用“評價等效”理論,探討了影響傳譯效果的深層動因,為中國倡議傳播效度提供理論支持,為外宣翻譯質量評估提供了重要參考;北京師范大學于暉教授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哈利·波特》的翻譯策略,構建了一個及物模式與作格模式互補的分析框架,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工具;北京外國語大學何偉教授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探討了漢語流水句及英譯句法特點,并對差異進行了哲學思維層面的闡釋,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中山大學楊炳鈞教授基于國內外知名大語言模型的數據,主要從過程關屬的視角,發現大語言模型存在的問題,指出長難句翻譯在翻譯過程中要有足夠的對應才能實現“信與達”,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韓山師范學院劉毅教授分享了由于文化思維的差異對知識的可傳播性的影響及中國地方文化外譯的有效路徑;內蒙古大學李滿亮教授探討了ChatGPT 輔助北疆文化英譯的實踐,并對比分析英漢系統功能句法的差異,為翻譯的系統功能路徑本土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發;江西師范大學李發根教授說明了ChatGPT、Google、Youdao、DeepL四大智能翻譯的功能與不足,闡釋了韓禮德翻譯思想在智能翻譯中的運用,為提升智能翻譯的質量提供新的思考。與會嘉賓進行了點評。
在平行論壇和研討沙龍環節,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功能路徑翻譯研究和翻譯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技術賦能下的翻譯教學與實踐、翻譯碩士的就業前景與職業規劃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此次論壇,探討了功能路徑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探索了功能路徑翻譯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激發了學界對翻譯研究的新思考和新認識,為推動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