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突出特色 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走深走實
發布時間:2024-12-19 10:37:0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西安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聚焦學科學術學業重點領域,突出特色貢獻質量鮮明導向,完善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用人評價體系,努力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以教育評價改革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11月2日至3日,由西安科技大學參與主辦的第43屆國際采礦巖層控制會議暨國際巖層控制會議(中國)十周年在西安召開
以質量導向培養一流人才。印發三全育人實施方案和十大育人體系實施辦法,獲批省屬高校首家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印發《推動學術型人才培養 促進本科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落實措施》,推動本科生培養類型由“應用型為主”向“學術型為主”轉變。加快推進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實現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構建“專項教學+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育體系,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健全三級聯動的體育競賽與活動機制,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隊伍、月月有比賽”的體育教育格局。成立“大學美育教育”虛擬教研室,建成尚美展覽館,培育了“春之聲”“夏之光”“秋之韻”“冬之夢”等一批特色藝術品牌活動,構建了課程教學、藝術實踐、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美育教育體系。貫通勞動教育、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構建“勞動教育+實踐育人”的勞動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精神和創新勞動技能。
西安科技大學在雁塔校區北院主樓報告廳舉行慶祝第40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新入職教師宣誓儀式
以貢獻導向打造一流師資。教學成果納入教師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評優評先,設課堂教學質量獎,每年投入專項經費200萬元。修訂《教師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突出教學業績在職稱評審中的比重,對教學為主型教授單設評審條件;對教學型副教授單設條件、單列指標、單獨評審。將每年獨立為本科生講授課程納入崗位基本任務,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調離教師崗位。完善重大學術成果及突出貢獻獎勵辦法,印發《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實施辦法》《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辦法,鼓勵產出高水平學術成果。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管理辦法》,分類制定5個層次、10個類別的人才引進學術評價標準。完善人才考核評價辦法,實行人才薪酬與考核目標匹配的崗位聘用辦法,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
9月25日,煤炭行業科技創新平臺優化建設推進會在西安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召開
以特色導向建設一流學科。學校堅持“固優、強特、重基、扶需、育新”的學科發展思路,把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應急管理事業作為主攻方向,持續實施學科高峰計劃,打造學科建設“特區”,匯聚全校優勢資源推進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實施“安全+”“能源+”學科群建設計劃,優化“方向—團隊—平臺—集群”一體化遞進式學科發展體系,推行學科群“首席科學家—方向負責人—項目負責人”三級管理,開展有組織、成規模的多學科協同創新,著力打造安全與應急、能源與礦業學科群,以優勢學科帶動學科整體水平提升。強化分層分類考核,推行學科建設目標責任制,強化立項、中期、結題全過程考核,突出質量和貢獻導向,強化結果運用,形成了“目標—任務—資源—考核—反饋”績效評價機制。
西安科技大學成立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中心聚焦國家“雙碳”目標和能源安全等,不斷完善“能源+”“安全+”“智能+”“低碳+”新工科融合發展模式,為高質量發展作出高校貢獻
以服務導向加強科學研究。建設西部富油煤綠色低碳開發重點實驗室,牽頭成立煤炭科技創新創業雁塔聯盟、西安科技大學榆林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采與清潔利用研究院,立足生產一線,開展就地研發轉化,實現技術服務規模年均超過5000萬元。建立“能源+”“安全+”“人工智能+”新工科融合發展模式,與陜煤集團、華為開展戰略合作,發布智慧礦山聯合解決方案,實現煤礦智能化研究領域的超前布局。圍繞“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承擔“CO2煤礦采空區吸儲與植被固碳關鍵技術”重大項目,實現了黃河流域礦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面向安全應急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建設西安市城市公共安全與消防救援重點實驗室、應急安全人因智能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平臺和消防科學與技術省級創新團隊,開展城市災害防控理論、火災科學理論、災害應急救援機制研究,解決了一批應急管理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