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地方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數的“民生面孔”。

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建設教育強市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圍繞“抓黨建、重育人、提質量、促改革、強隊伍、轉作風、保安全”工作思路,聚焦“安全、質量、服務、隊伍”四個重點,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需求。在省政府對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滿意度測評中,漢中市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教育綜合質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近年來,漢中市教育系統始終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不斷強化思政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努力打造立德樹人“新高地”。

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全市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八條措施》《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實施意見》,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組建全市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教育教學聯盟,堅持“一校一案”“5+2”模式開展課后服務,漢調桄桄、羌繡、藤編等民俗非遺課程走進校園,積極構建市、縣(區)、校三級體育聯賽和美育展演體系,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累計培樹立德樹人優秀學校幼兒園200所,培育市級以上思政課“大練兵”優秀教師269名、思政精品課144節,發展“雙培養”黨員教師548名。組織開展漢文化、冰雪、科技等主題研學活動300余次,接待市外來漢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13批次,創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2所、市級以上教育研學實踐基地110個。全市30.2萬名義務段學生參加體育、科技、藝術等各類社團和民俗非遺課程,落實“陽光體育”、運動會,全面推進“三大球”進校園活動,組織全市中小學參加陜西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推薦作品147件;同時還成功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等系列活動,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擴優提質不斷提升保障水平

教育,寄托著學子的夢想,也承載著家庭的

希望。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持續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事關發展之本、和諧之要、民生之基。

近年來,漢中市持續將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列入民生實事,投資4.9億元,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項目55個,擴建提升教學及輔助用房、運動場22.27萬平方米。積極推進校內午餐午休,實施“舒心躺睡”工程,學生校內午餐午休需求逐步滿足。常態化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落實錯時錯峰放學、定時定位接送、定點定崗值守,全市校園安防建設實現四個100%。強化“校園餐”監管,做到安全衛生、營養可口、經濟實惠,“十統一六到位”工作經驗全省推廣。通過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資源覆蓋,組建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集團208個,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校達標率居全省第一。

全面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推動縣域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應入盡入”,市特殊教育學校代表陜西省參加“2024年中國殘疾人廣場龍舞推廣活動”獲聽力組一等獎。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納入監測的13所職業院校建設全部達標,城固縣口腔義齒制造加工中心、西鄉縣汽修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寧強縣職業高級中學烹飪專業實訓室投入使用,實現工學一體化教學。

深化教育改革增進民生福祉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是老百姓對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最樸素最具體的訴求,也是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最具體的表現。

近年來,漢中市探索建立“好學校”“好老師”“好學生”評價標準,堅持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健壯身體,不斷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數字校園普及和智慧教育示范引領行動,建好用好“學在漢中”智慧教育云平臺,中小學多媒體教室實現全覆蓋,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評優樹模第一標準,建立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制度,“六個一”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經驗在全省宣傳推廣。建立中小學書記校長能力提升機制,完善全員培訓體系,開展“擂臺大比武·能力大提升”展示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嚴格落實教師待遇各項政策規定,完善教師激勵機制,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負擔,1所學校、4名教師獲國家表彰。

同時,還實施“珍愛生命、關愛成長”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學校黨組織書記訪教師和教師訪學生“雙家訪”活動,漢中“聯防訪解”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并在教育部主管的《中國基礎教育》刊發,“雙家訪”工作經驗被《陜西教育工作情況》專版刊發并入選全國基礎教育實踐創新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