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對學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探索實施延安精神強黨建“三一”工程,走出了一條鮮明的紅色黨建之路。

系統謀劃,分類指導明方向

把握好一個總體思路。學校堅持解放思想、改變觀念、求真務實、守正創新、激發活力、示范引領,以破解黨建瓶頸問題為鮮明導向,以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為重要路徑,實施“三一”工程,即以“三年”為工作周期,努力實現“一年一亮點、一年一難點、一年一新點”。

處理好兩對關系。務虛與務實相結合,解決黨建與業務融合問題;創新性工作與常規性工作相結合,解決統籌兼顧、重點突出問題。

學生黨支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堅持好三種分類指導。機關黨支部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為重點,持續推進為基層減負工作。教師黨支部以強化黨建與教學科研深度融合為重點,以“博士服務團”和“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為抓手,推動教師黨員在立德樹人、服務地方、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實效。學生黨支部以培養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的時代新人為重點,通過延安精神“一體兩翼”鑄魂育人體系建設,推動學生黨員在升學就業、服務基層、參軍入伍、志愿服務中彰顯“信念堅定、求真務實、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善于創新”的延安精神特質。

聚焦重點,以點帶面破難題

打造黨建品牌,提煉“一年一亮點”。在“三一”工程引領下,學校基層黨委全面總結經驗做法,深度挖掘特色亮點,鍛造出“延安精神加油站”“圣地紅燭”等19個紅色黨建品牌。

博士服務團開展科技下鄉服務活動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委堅持把傳承與弘揚路遙精神作為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實踐,通過“四個加法”讓黨建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生命科學學院黨委、石油工程與環境工程學院黨委以鄉村振興需求為導向,把支部建在科研團隊上,“科技服務團”“博士服務隊”每年開展技術服務百余次,培訓農戶2000余人。歷史文化學院學生黨支部常年在棗園、楊家嶺等革命紀念地開展“黨在延安十三年”義務講解,充分展現延安精神強黨建的影響面和示范力。

破解黨建難題,找準“一年一難點”。學校各基層黨委、黨支部聚焦年度黨建工作任務單,通過深入調研、對比查找,排查出制約黨建高質量發展的“小切口”難點19個,制定整改清單49條。

白求恩醫療服務隊開展義診志愿服務活動

建筑工程學院黨委通過實施“2345”工程,搭建“兩個平臺”、落實“三個動員”、精準“四個輔導”、聚焦“五項服務”,有效促進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形成。機關黨委圍繞“管理服務效能不夠”這一問題,深化“溫暖延大”建設,開展“弘揚延安精神、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37次。政管學院黨委規范黨建活動,搭建黨建“四梁八柱”,打造“集成黨建”示范基地,利用智慧黨建解決“黨員叫不來、來了不愛學”這個“老大難”問題。

創新黨建工作,挖掘“一年一新點”。學校各基層黨委、黨支部堅持系統思維,針對新時代延安精神強黨建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謀劃創新舉措,試點組織實施,挖掘黨建工作創新點19個。

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延安》入選國家大劇院第十七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并在國內巡演

魯迅藝術學院黨委以“黃土高原文藝輕騎兵”為抓手,排演了《白毛女》《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經典劇目,對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劇《延安》進行全面升級,用延安紅色文藝精神育心鑄魂。醫學院黨委以“白求恩醫療服務隊”為抓手,組織700余名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開展校內外志愿服務,服務9000余人次,以新的創新點助推高質量黨建開創新局面。

黨建領航,篤行實干結碩果

延安大學以延安精神強黨建“三一”工程為引領,各項事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延安精神“一體兩翼”鑄魂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黨委連續4年獲評省屬高校領導班子考核優秀;新增1個教育部黨建“雙創”樣板支部,1個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1名“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榮獲全國優秀教師;2024屆畢業生中有24人考取陜西省基層定向選調生,24人參軍入伍,43人援疆援藏,延安精神特質得到充分彰顯。

基層黨支部開展“永遠跟黨走”主題黨日活動

延安大學將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強黨建,一體抓好“亮點”打造、“難點”攻關和“新點”挖掘,推動延安精神強黨建底色更加鮮亮、黨建與立德樹人更加融合、黨建引領示范更加鞏固,奮力開創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大學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