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有方向 “增”有質量——
韓城市“雙減”三年讓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堅實
發布時間:2024-12-18 09:24:3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錨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的目標拉開了義務教育“雙減”的序幕。
2024年是“雙減”政策落地第三年。三年來,韓城市統籌校內與校外、課堂與課后、作業與考試、學生與教師、家庭與社會五大板塊,十個方面,堅持政府高位推動、學校扎實落實、教師積極實踐,推動“雙減”政策在韓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如今,校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校外培訓亂象得到有效治理,學校教學效率提高了,老師的工作負擔和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了,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
校內提質
作業數量減少了
“雙減”之前,學生的作業負擔普遍較重。為了“考個好成績”,學生每天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科作業外,還面臨著家長和補課機構的“層層加碼”,小小身軀深陷應試的“作業泥潭”不能自拔,歇不好、玩不好、學不好,衍生出一系列身心負面問題。
“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的核心任務之一。“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韓城市緊抓“減量”和“提質”兩個關鍵,一方面通過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作業統籌、調整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控制書面作業時長等減少作業總量,規范作業管理。另一方面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突出作業的診斷、鞏固和學情分析功能,強化作業設計研究,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杜絕無效、重復和懲罰性作業。同時,加強對教師作業批改工作的監督管理,常態開展作業設計優秀案例評選和教師作業設計競賽活動,促進作業管理與設計不斷提質,確保作業量少質優。
“‘雙減’三年來,全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要求全面落實,學生們有了較為充足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的睡眠休息時間、體育鍛煉時間以及閱讀和文藝活動時間得到有效保障,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沉迷網絡的問題也得到較大改善。”韓城市教育局基教科負責人陳玉強說。
課后活動豐富了
“雙減”之前,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全方位的成長需求始終被繁重的文化課學習任務牢牢禁錮,僅有的第二課堂、體育課、美術課等時常還會被語數外等學科占用,學生的活動時間也多被“書山題海”占據。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韓城市積極推行“5+2”課后服務模式,采取“作業輔導+素質拓展”相結合的形式,面向全體義務段學校學生開展延時課后服務。在作業輔導方面,每天安排相應的學科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提升,助力學生文化課學習任務當日學、當日清。在素質拓展方面,堅持社團化發展思路,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和興趣探索發展活動以及韓城行鼓、戲曲、面花、剪紙等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深受家長歡迎和學生喜愛,學生多維探索、全面發展的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截至目前,全市48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累計建立各類校內課后活動社團100余個,在校生課后服務自愿參與率達到98.9%,課后服務家長滿意度達到99%。
韓城市新城七小學生家長程先生說:“我家孩子從小愛踢足球,三年級就參加了學校的足球社團,今年在全市中小學運動會足球聯賽中還獲了團隊獎。我覺得現在學校的各類社團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孩子的特長和興趣發展需求,娃很高興,我們家長也很滿意。”
校內教學提質了
“雙減”不僅要完成“減負”任務,更要做好“提質”文章。“雙減”政策落地初期,家長群體中一度出現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下降的焦慮和擔憂。部分家長甚至“逆流而上”加大了孩子校外補課的力度。
韓城市深入學習貫徹中省教育改革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實施“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出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十項措施》等一系列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加強師資培育、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的工作措施,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同時,積極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和“三名+”建設,規范義務教育招生考試,杜絕掐尖拔優、分快慢班等各種違規招生行為,優化城鄉師資均衡調配,加快縮小城鄉、校際教育教學水平差距,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來,該市各學段辦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持續提升,初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穩居渭南前列,中高考也實現上線率、錄取率雙提升,穩居地區頭排,10余名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和30余名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受到國家、省市各級表彰。
“抓好課堂主陣地建設,是確保校內提質增效、學生學足學好的關鍵,目前,我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堂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課標新要求和學生新特點,持續深化課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助推“雙減”更好落實。”韓城市教學研究室副主任王敏說。
校外規范
學科補課降溫了
“雙減”之前,“剛出學校門又進補課班”是不少學生學習生活的“常態”,長時間的文化課學習、高昂的校外補課費用,加之一些學科類培訓機構“趨利化”畸形發展,導致的教培行業辦學資質不達標、超綱教學、違規收費等亂象問題多發,給學生和家長造成學業、經濟和安全等多重負擔。
“雙減”政策落地后,韓城市圍繞“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和規模”的核心任務,出臺政策、組建隊伍,堅持“消化存量、規范增量、管好變量”的思路,積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工作。經過三年治理,全市55家登記注冊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00%壓減清零,科技、藝術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落實歸口管理,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備改審”、使用“制式合同”、實行政府指導價、實施資金監管等工作全部按期落實到位。與此同時,韓城還堅持常態化開展隱形變異違規培訓整治,三年來,累計排查校外培訓機構1000家次、人員近10000人次,規范整治違規違法問題100余個,《韓城堅持全天候、全時段開展地毯式巡查治理》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入選教育部“雙減”工作優秀案例。
巨變之下,家長的感受最為直接。“我們都是工薪族,之前每學期要給孩子報各種文化課補習班,孩子不情愿補,我們又不敢讓孩子不補,生怕學習拉下步子,我家兩個孩子每年的文化課補課費就要花去將近兩萬元,負擔很重,現在不補文化課了,每學期給孩子報個素質拓展類的興趣班,孩子愛學,我們的負擔小了很多。”家住韓城市博仕家園小區的學生家長張女士說。
“雙減”之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廣告和招牌充斥著校園周邊和城市的大街小巷,經過三年的整治,如今,校外培訓市場規范有序,校外培訓環境大幅改善,體育、科學、藝術等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興趣班更受青睞。校外培訓行業已經基本實現有效轉型。
實踐教育增多了
“雙減”之前,受文化課學習任務影響,學生參與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課后時間、周末節假日時間大多也被校外補課和作業占據。本該快樂成長的年紀,承受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之重”。
“雙減”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韓城市緊跟政策要求和學生需求,借力研學實踐機制平臺,建立“政府主導、教育主抓、部門協同、學校實施、社會參與”的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教育管理模式,著力豐富和深化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先后依托市內外紅色教育基地、傳統文化景區、工業企業、高科技企業、農畜業生產區等資源,建立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基地10余個,為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創設良好條件。將校外實踐教育納入教育部門和各中小學年度工作計劃,分學段有序推進落實,近年來,累計組織開展各類學生校外實踐教育活動30多批次,參與師生超6萬人次。
“校外實踐活動將課堂搬進了生活、讓學生走入了社會,實現了學習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深度融合,促進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韓城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張磊表示。
韓城市新城一中學生韋欣妍說,“學校組織我們到延安開展紅色革命主題研學實踐,一處處實物實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里看一眼就印象深刻,書本上很多難懂的革命歷史知識都變活了,我很喜歡。”
家校聯系密切了
“雙減”之前,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多集中在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上。家校溝通一度被過于注重文化課成績和考試分數的觀念帶偏、甚至扭曲。
落實“雙減”政策,扭轉陳舊育人觀念,實現教育減負提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離不開家校協作。韓城市堅持政策引領、法治保障、多方推動、多元參與的思路,積極推進家校共育。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規范家庭教育組織體系和工作平臺建設,建立韓城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積極推進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建設,實現中小學校全覆蓋。另一方面,堅持一年一主題,通過召開全市范圍的家庭教育工作會、家長學校現場觀摩會、學期家長會、組織家庭教育啟示劇展演、開展普法宣傳、舉辦家長課堂等形式豐富家校共育內容,不斷暢通和拓寬家校共育的渠道,以牢不可破的家校關系,推動“雙減”落實,護航學生成長。
“‘雙減’”三年來,用文化課成績給學生劃等級、評好壞的觀念有了大幅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更加愿意參與到家校共育活動中來。目前單次家校共育活動家長參與率較三年前提高50%。”韓城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原菲說。
2023年12月28日,韓城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雙減”改革列入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2024年韓城市繼續將“雙減”工作納入本年度全市教育工作要點,并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就“雙減”工作提質增效做出重點安排,明確要求在鞏固校內外減負工作成效基礎上,持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深化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推動“雙減”工作持續深化,以高質量“雙減”助推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