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潼關縣堅持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創新,持續推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實現新躍升。

一是搭建“理論進校”宣講平臺。開展黨政主要領導進學校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活動,局領導每學期到校上思政課1次以上,校領導每學期不少于4個課時,高位推動思政進校園工作。邀請法治副校長到校開展工作,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實際將思政教育與法治宣傳、紅色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逐漸形成“政府支持、部門主抓、社會齊管”的良好思政氛圍。

二是搭建“思政課程”教育平臺。嚴格貫徹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突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主線,將思政課與道德與法治課深入融合,小學和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每周2至3課時,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每周3至5課時,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和師資“四落實”。加強思政課題理論研究,將思政理論課納入縣級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范疇。深化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加強學科課堂德育滲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各學科教學及各教育環節,逐步將“思政課程”推向“課程思政”,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有機銜接,形成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的思政教育體系。

三是搭建“校園文化”德育平臺。大力推進“一校一品”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結合課后服務,廣泛開展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學校特色不斷彰顯。不斷豐富育人形式,深化精神培育和價值引領,組織學生到紅色基地參觀學習,引導青年學生在紅色基因中賡續紅色精神。深入開展“祖國好·家鄉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主題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參加經典誦讀、征文、演講等比賽,進一步培育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四是搭建“思政隊伍”建設平臺。強化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打好思政教師培養“組合拳”,著力在思政教育融入教學課堂上下功夫,建立思政教育共育機制,強化思政教師正向激勵,通過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教學大比武、示范大展示等系列活動,幫助思政教師搭梯成長,不斷提高思政教師工作積極性。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