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優化研究
作者:吳文青
發布時間:2024-12-12 10:17:0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高職院校已經成為我國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尤其是在區域性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為學前教育水平提升補充了有生力量。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校企合作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在明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意義和內容基礎上,分析模式構建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培養模式優化路徑,以此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為提升學前教育水平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職教育 學前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通用性職業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24JYC09)。
引 言
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起步較晚,人才培養體系相對較為滯后,傳統培養模式中,主要是以理論傳輸為主,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重視不足,使得學生就業能力滯后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要求。校企合作平臺搭建運行,成為學校與企業同步參與人才培養的橋梁,成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支撐。在當前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運行中,還存在某些方面問題,對人才培養成效產生影響,結合實際對培養模式運行進行優化,是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背景與意義
1.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時代背景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學前教育專業起步發展僅有二十余年歷史,在學科建設方面,主要是參考原有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方向存在一定偏差。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國家在專業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實效得以有效彰顯。但是就整體上而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整體發展還較為滯后,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較為薄弱,無法滿足學前教育機構多元化發展要求。校企合作模式提出后,多數高職院校開始強化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以學校或二級學院為主體,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活動。但是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情況調查,校企合作平臺運行中還存在多方面問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何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要求,優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
2.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現實意義
基于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發展現狀,堅持以學前教育人才需求為基本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優化,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新時期學前教育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堅實的文化基礎和人文底蘊,還應當具備良好的社會參與能力,能夠樹立為學前教育奮斗的責任擔當意識,全方位提升個人實踐創新能力。校企合作項目實施,能夠更為全面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供平臺支撐。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高效運行,能夠有效彌補高職院校自身在人才培養結構方面的薄弱環節,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方位培養,為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創新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最后,校企合作平臺的高水平運行,能夠使學校更加直接的了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動態,及時對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全面深入地推進教學改革,構建新型教育體系,為高職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本校的組織實施
1.項目搭建
針對新型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推動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本學院以“深化基礎、強化專業;理論與技法相融通;實踐與特色相結合”為指導思想,搭建校企合作項目平臺,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提供完善的平臺支撐。
在項目搭建中,明確“五育結合、能力為先”的主線要求,明確學校與合作機構組織在項目運行中的作用,明確“校—師—生—機構”相互銜接的支撐條件,優化“雙向互通、校企共建”培養體系,分別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流程、方式、管理、環境等標準,由學校教師和合作機構教師同步合作,完成所有教育內容。
項目合作依照學年遞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學年合作內容主要是以參觀訪問為主,引導學生從學校訓練進入學前教育機構場景。第二學年安排1—2周保育實習訓練,由學校教師和機構導師共同擔任指導教師,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明確對應的知識點與技能要求,機構導師負責知識點融通與技能培養,逐步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第三學年則是安排頂崗實習活動,機構導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上傳學生實習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由配班老師轉向帶班老師,切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備在一般幼兒教育機構從事學前教育與保育能力。
2.合作機構組織
合作機構組織的選擇與溝通是校企合作運行的基礎,聯系學院所在城市及周邊地區幼兒園、托幼機構、早教機構、兒童康復機構、兒童福利院等多種類型,了解合作機構在人才方面的具體需求,結合當前專業課程設置體系,細化不同合作結構所需要實施的合作子項目,便于學校方面組織對應學年的學生參與到項目中來。合作機構組織過程中,面臨最多的問題在于相關機構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積極性不足,尤其是在第三學年頂崗實習階段,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極為有限,更難以滿足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要求。因此在合作前期深入溝通,了解合作機構運行現狀、準確分析人才需求,采用雙向互通培養方式進行合作,由學校采用遠程教育等方式,為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或采用提前定制方式降低機構人才招聘成本,為雙方合作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3.項目融合實施
項目融合實施是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關鍵階段,在具體合作過程中,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和微信群、釘釘群等平臺,合作機構能夠實時上傳學生實習情況,學校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學生能力變動情況,通過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切實融入學前教育實踐活動,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在某一階段校企合作項目運行結束后,由學校教師、企業導師對學生個體實訓情況進行全方位會診,分析不同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特性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性改進優化,確保校企合作項目運行成效彰顯。
4.實施成果
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運行,人才培養成效得以不斷提升,近四年來,共計組織18批次不同形式子項目,參與學生達到600人次。學生反饋個人學前教育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進入合作機構就業學生近100人,有效解決合作機構人才招聘困難問題,同時也為人才隊伍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學校方面則有效解決學生就業率不高、畢業生推薦難度較大問題。其他學生也能夠具備同類專業學生在實踐能力競爭方面優勢,找到較為心儀的工作。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良好運行,也使得教師更加明確高職院校就業導向作用,為現有教學體系改革提供思路指引。
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內容
1.人才培養目標構建
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確保人才培養體系運行具有明確的引導方向。結合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要求,校企合作平臺活動應當涵蓋如下目標要求:(1)知識能力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學前教育活動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知識貫通能力,以現代學前教育理念為依托,形成完善的知識內化體系。(2)實踐能力培養,能夠熟練掌握學前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以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理論為基本指引,配合學前教育機構辦學要求,高效完成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3)創新能力培養,能夠準確發現幼兒學習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創新理念和創新方式解決教育活動開展中的問題,推動幼兒教育方式不斷優化,有效提升學前教育活動質量。
2.人才培養流程構建
校企合作為基本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單純的學校教育活動開展有明顯差異,培養體系運行應當遵從如下流程要求:一是在人才培養活動開展中,要根據學前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找到合適的合作機構,除專門的幼兒園外,還應當包括托兒所、早教中心、家庭托兒站、感統失調培訓機構等。二是根據不同機構人才需求特征和學生專業特長,進行雙向選擇,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積極性,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奠定良好基礎。三是要由學校和學前教育機構通力合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活動計劃,由學校教師和機構導師共同參與,開展豐富的人才培養活動,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四是要明確學生畢業后的入職形式,盡量實現由校企合作項目到人才招聘的合理轉換,有效降低學前教育機構人才引進和培養成本,確保學前教育機構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校企合作項目。
3.人才培養方式構建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學校與學前教育之間應當通力合作,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完善校企合作項目運行的具體方式與手段。以當前多數學前教育活動開展所采用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方式為例,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教育活動開展的意義,生活日程制定的基本依據,熟悉一日生活的主要環節。在組織學生參與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活動時,要能夠引導學生以主體形式參與到幼兒入園、早操、教育活動、間隙活動、自由活動、盥洗、進餐、睡眠、戶外活動、離園等各個環節,能夠明確每一環節活動組織應當關注的重點,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同時在學生參與校企合作活動時,機構導師還應當充分發揮實踐指導作用,準確發現學生實踐參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充分彰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成效。
4.人才培養管理構建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系中,學前教育機構參與積極性是影響培養成效的關鍵性因素,也是當前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最為薄弱的環節。要確保學前教育機構真正融入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系,就必須明確其在人才培養活動中的管理地位,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確保教育機構能夠從自身需求角度出發,積極開展對應的管理工作。管理地位體現,需要以相應的制度為支撐,學校方面要尊重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主體作用,為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便利。同時,在人才培養體系運行中,還應當明確學生綜合能力評估標準,由教師、學前教育機構管理人員及相關研究人員共同組成專家團隊,采用德爾菲法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動態化調整評估指標及權重,對學生參與校企合作活動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進行準確評估,為學生自我提升和學前教育機構人才選拔提供更加全面的參考。
5.人才培養環境構建
高職學生群體具有生源復雜、思想多元化、基礎知識和能力結構差異大等方面特征,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必須強化良好教育環境構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理念,提升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實踐積極性。環境構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校園輿論環境,利用校園廣播、新媒體平臺及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校企合作模式,認識到個人思想素質與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二是職業導向輿論環境,以工匠精神內涵為基本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并培養自身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勇于創新和愛崗敬業精神,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三是構建新媒體輿論環境,通過搭建新媒體宣傳平臺,制作校企合作實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項目的意義,了解學前教育職業特征,為理論與實踐融合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路徑
1.優化對接途徑
高職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運行中,要確保培養成效充分彰顯,培養目標高效達成,首先需要學校層面主動出擊,強化與學前教育機構對接。在深入了解學前教育機構人才需求基礎上,構建三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院校而言,在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時,應當在遵循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規范和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基礎上,更多地考慮學前教育機構的現實需求和切身利益。在制定培養計劃和活動形式時,應當加強與合作機構的協同溝通,了解合作機構在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方面的優勢和不足,通過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將人才培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于學前教育機構而言,應當通過與高職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銜接,以各種形式融入校企合作平臺,一方面能夠較好地了解學前教育新興理論動態,推動學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另一方面則能夠降低機構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的成本投入,提前介入人才培養流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成效,奠定可持續發展良好基礎。
2.優化運行機制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運行中,要確保人才培養活動有序、規范發展,就必須構建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綜合平衡學校和學前教育機構利益訴求的運行機制。在合作項目確定前,雙方應當圍繞各自關心的問題,深入做好各個方面溝通,了解彼此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訴求。在制定合作協議時,應當以平等合作為基礎,明確項目運行中人、財、物的具體投入方式、投入比例以及對應的監管措施,確保各項投入及時到位,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實踐培訓活動開展要求。在合作機制中,還應當明確學生實踐具體問題的解決方式,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基本導向,推動師生之間、學生與學前教育機構之間深入溝通,全面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成效。
3.創新指導方式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與學前教育事業結合發展產物,在校企合作平臺運行中,必須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導向和學生成長特征,創新教育指導方式。以現代學徒制方式為例,通過學校教師和學前教育機構專業教師的深度合作,以聯合傳授方式實現學生技能的高水平培養,依托規范化的課程標準和考核體系,能夠更為準確地發現學生成長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在進行具體項目指導時,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前教育環境為基本支撐,強化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成效,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學前教育崗位要求,實現個人快速成長。
4.完善評價體系
優化校企合作評價體系,實現學生成長過程性評價,有效改善人才培養和學前教育活動開展不足,是推動校企合作全面優化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將評價主體分為教師、學生和學前教育機構三個方面,分別從不同側面明確人才評價的要點,并對評價指標進行分解。在評價內容方面,應當將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評價作為重心,通過指標權重形式完善評價層次,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覆蓋,確保評價結果公平性。在評價方式上,應當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以月度為單位,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針對評價結果顯示的普遍性問題,要能夠及時分析校企合作運行方面的原因,從教師、學生、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此確保培養目標達成,推動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
5.強化師資力量建設投入
強化師資力量建設投入,推動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是校企合作平臺運行應當關注的重點層面。針對當前多數學前教育機構人才力量薄弱,硬件條件投入不足等方面問題,學校層面在組織校企合作項目時,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實踐培訓方式進行優化,通過教師力量的合理搭配,將教學支撐優勢條件充分發揮出來。在硬件設施投入方面,則應當由雙方共同入手,圍繞校企合作項目運行要求,積極開發社會支持力量,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高職院校層面則應當增強理論教學方面的投入,推動理論與實踐教育有機統一,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 語
新時期高職學前教育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支撐,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在深刻認識校企合作優勢基礎上,強化相關方面理論研究,強化與學前教育機構的溝通協調,完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創新指導方式、合理構建評價體系,加大師資力量建設投入,為提升人才培養成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仝玲.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分析校企合作下的教學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22(24):58-60.
[2]甘艷,周寒.“1+X”證書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初探與反思——以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風,2021(34):67-69.
[3]李頡.工匠精神導向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9):126-127.
[4]周娜.“校園合作”模式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21(7):23-24.
[5]閆莉.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淺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4):120-121.
[6]舒志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發展研究——以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9):356-357.
[7]馮國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探索——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20(2):138-142.
[8]張晗,范從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特點[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5):23-25.
(吳文青: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