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高本貫通培養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分析陜西省中高本人才貫通培養的教育統計數據,揭示中高本貫通培養各學段存在的問題,剖析深層次原因,以期為陜西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信息化建設及教育統計成果轉化提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中高本貫通培養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統計  對策建議

本成果受陜西省教育廳2022年度教育管理專項科研計劃信息化建設專項(編號:22JM010)資助。


引  言

《陜西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促進不同學段銜接貫通,并指出推動“3+2”成為中高職銜接基本制度,健全高職分類考試制度,提高高職招收“3+2”比例。健全“3+2”單招本科、專升本制度,提高職業大學、應用型本科招收“3+2”和高職學生比例。《陜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中高職有效銜接,暢通中職學生升學通道。完善普通專升本、五年制高職招生培養機制,構建中高職、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縱向貫通和職普橫向融通并行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培訓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陜西省中高職貫通培養現狀

陜西省是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試點較早的省份,從起步探索到縱深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省域特色的辦學模式和制度體系,通過分析陜西省2016—2022年中高職人才培養的統計數據,闡述中職、高職專科和職業本科在專業貫通、課程貫通等方面人才培養現狀。

1.貫通培養中職階段現狀

通過實踐探索,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于一體,實行五年貫通培養的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是陜西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為了深入分析相關數據,筆者將貫通培養分為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2022年,陜西省中職學校225所,比2016年265所減少40所;招生人數10.78萬人,比2016年9.33萬人增加了1.45萬人,年均增長2.43%;在校生人數30.14萬人,比2016年27.78萬人增加2.36萬人,年均增長1.37%。說明中職階段學生規模穩中有升,中職學校辦學條件整體改善,生源逐步向優質學校集中。陜西省中職學校教育規模發展數據對比如表1所示。

20241212101300731-32-fc968.png

2022年,陜西省實施五年制貫通培養的中職學校僅有26所,五年制貫通培養招生人數占比9.73%,比2016年下降0.26個百分點,五年制貫通培養中職段在校人數占比13.86%。說明全省開展中高職貫通培養學校規模和人才培養規模普遍偏低,中高職學校合作動力不足,對接不夠,從全省布局看,銅川市、西安市、漢中市、商洛市實施五年制貫通培養的中職學校比例分別高出11.56%全省平均水平8.44個百分點、5.11個百分點、2.73個百分點和2.73個百分點;銅川市五年制高職中職段招生人數及在校生人數占比領先于其他地市,主要是銅川地方高職院校重視中職生源渠道,中高職合作實施貫通培養院校相對穩定,專業匹配度相對較高。2022年全省教育統計數據顯示,中職學校招生規模和在校生規模分別與高職學校招生規模和在校生規模相比,分別為0.74:1和0.66:1,說明中職招生規模呈上升態勢,在校生規模達到高職在校生規模的66%。2022年高職院校面向中職學校畢業生的招生數量與面向普通高職畢業生的招生比例為3:7,說明中職生源僅占到高職招生總數的30%,高職院校生源主渠道仍是普通高職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繼續學習比例偏低。從招生專業大類看,中職輕工紡織、旅游、文化藝術、公共管理與服務專業招生規模是高職對口專業招生數量的4.86:1、1.59:1、4.44:1、2.58:1、5.43:1、3.14:1;而公安與司法、土木建筑、食品藥品與糧食專業招生規模遠小于高職對口專業招生數,表明中職學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同質化嚴重,部分專業畢業生升學概率低,面向區域行業企業辦學定位目標不清晰,中高職專業匹配度低,貫通培養體系不完善。

2.貫通培養高職階段現狀

2022年,陜西省高職專科院校38所,比2016年36所增加了2所;招生人數為16.28萬人,比2016年13.72萬人增加了2.56萬人,年均增長2.87%;在校生人數為52.62萬人,比2016年39.90萬人增加了12.72萬人,年均增長4.72%。

2022年,陜西省職業本科學校2所;招生人數4325人,比2019年2977人增加了1348人,年均增長13.26%;在校生人數為13371人,比2019年2977人增加了10394人,年均增長64.99%。2022年,陜西省高職專科招生中五年制中職段轉入生源人數達到5.14萬人,比2016年增加4.16萬人,年均增長31.75%;高職專科招生中五年制中職段轉入生源占招生總規模比重為31.63%,比2016年增加24.46個百分點。高職本科招生中專升本生源人數532人,比2020年增加321人,年均增長58.78%;高職本科招生中專升本生源人數占招生規模比重為12.3%,比2016年增加6.4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高職院校數量和規模增長速度遠高于中職學校,為中職學生升學提供了更多機會,高職專科和高職本科面向中職畢業生招生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態勢,尤其是高職本科對中職畢業生吸引力大,中職高職專科“3+2”模式和中職高職本科“3+4”模式逐漸成為陜西省貫通培養的基本模式,高職本科規模穩步增加,初步形成中高本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體系。

3.貫通培養專業分析

2022年,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顯示,在科學分析產業、職業、崗位、專業關系基礎上,對接現代產業體系,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統一采用專業大類、專業類、專業三級分類,一體化設計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高等職業教育本科不同層次專業,其中中職專業358個、高職專科專業744個、高職本科專業247個,為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培養提供了頂層專業遵循。近兩年,陜西省中職和高職專科貫通培養專業數為46個,高職專科與高職本科貫通培養專業數為22個,因為全省職教本科僅有兩所,因此貫通培養規模很小,但增量快。為了積累本科教育經驗,在省教育廳引導下,全省8所“雙高計劃”建設院校與應用型本科合作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全省面向高職招生(專升本)的本科院校達到37所702個專業,為高職院校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積累了經驗,也為高職畢業生提供了多個機遇。筆者選擇分析職教專業目錄中園藝技術專業(第一產業)、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第二產業)、學前教育專業(第三產業)三個典型專業中、高、本銜接培養數據,陜西省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在修業年限、培養目標、專業能力、課程設置、實習實訓、職業資格證書等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形成了特色模式,為進一步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無論是從貫通培養的數量和規模,體系和機制以及內涵指標來看,全省中高本貫通培養的規模增長沒有達到預期,依然存在政策引導不夠、目標定位不清晰、專業匹配度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1.中高本貫通培養的引導機制不健全

雖然國家已經明確了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體系要求,出臺了構建省域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政策文件,為打通人才成長“立交橋”提供政策遵循。但是,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政策性很強的復雜工程,目前許多省域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陜西省公辦的職教本科數量還太少,現有高職本科院校吸引力不夠,專業匹配度不夠,不能滿足職業院校學生學歷提升需求。制度供給方面,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模式比較單一,目前主要以中高職“3+2”模式為主,中職本科“3+4”模式才開始探索,5年一貫制淺嘗輒止,一體化人才培養制度體系還不夠健全,高職院校沒有把貫通培養作為生源主渠道,省控“三校生”升學比例依然很小,“三校生”的天花板還沒有完全打破。合作培養院校在辦學模式、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中高本銜接的課程體系等方面一體化設計不足,沒有打通“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政策“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說,在推進中高本貫通培養過程中存在政策推動不足,存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統籌引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的情況。

2.貫通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職業院校貫通培養不僅是打通升學天花板問題,更要關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貫通培養學校需要深度對接,針對性地研究貫通培養學校定位、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等問題。如中職學校如何鞏固其基礎地位,人才培養目標逐漸由過去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升學與就業并重,特別需要強化為學生后續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打好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或專項技能基礎,為服務本地發展的基礎地位。但目前各中職學校還沒有從專業與課程內涵角度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隨著宏觀政策的不斷調整,中職學校將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生源渠道,高職院校也需要結合生源結構的變化,重新定位其合作院校、專業、課程內容等,在人才培養體系設計過程中如何發揮高職的引領作用等。為此,在貫通培養大背景下,職業院校需要抓緊重新定位自身辦學、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

3.中高職專業匹配度不高

中職學校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明顯,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筑強基礎起到關鍵作用,中職學校的辦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直接決定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成敗,決定著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成效。對照國家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各層次專業設置,陜西省中高職貫通培養專業存在著匹配度不高、系統性不強等問題,主要體現在中職學校普遍沒有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專業同質化嚴重,學校規模小、開設專業多、專業門類分散,組群困難。中職對接高職的目標學校不明確、中職專業與高職專業群建設對接不夠,專業課程設置重疊率高、課程體系和有些課程的名稱也大體相同,沒有體現出中高職課程銜接、貫通設計、進階培養的理念,中職通識課程的基礎性和職業技能的基礎性體現不夠,關注就業多、關注升學少。同時,中職學校沒有分析挖掘相近專業之間的組群邏輯,沒有實現以群建校,導致中職學校學生在高職入學考試時很難選擇相近的專業而影響繼續進入高職院校學習。

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完善職教體系

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應加強政府統籌協調,多部門聯合、多行業參與,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建立職業教育協調聯動機制,構建具有陜西省特色的“中、高、本”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現代職教體系。建立并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將“三校生”作為高職單獨招生考試的主渠道,不斷擴大貫通培養比例,針對不同來源和學力的學生開展分層分類培養、建立長學制培養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等。建議由政府按照區域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頂層策劃省域特色的中高本各層面學校參與實施的貫通培養模式,如:中高職“3+2”模式、中職本科“3+4”模式和高職本科“3+2”模式等,針對目前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同質化現狀,支持由高職學校牽頭組建中高職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對集團(聯盟)內同質化學校專業進行整合,建立集團內校際合作共建專業、共享教育教學資源、聯合招生等機制。如: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實施職業教育“名校+”工程,探索出5種類型的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模式,收到很好效果。集團(聯盟)按照高職院校專業群組群邏輯(即由若干個工程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專業群),延伸人才成長鏈,健全相應的管理運行及考核政策機制,引導職業院校積極合作開展貫通培養專業論證,確定中高本貫通培養專業目錄,一體化制定中高職貫通培養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考核評價標準等。與此同時,將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項目納入“雙高計劃”建設、“雙優校”建設以及省級重點教育改革發展項目,加強業務指導和過程監督,加強職業院校管理干部和教師業務培訓,調動職業院校開展貫通培養的積極性,提升培養質量。

2.聚焦產業發展需求,設計貫通培養體系

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體系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內容包含各層次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專業體系、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職業教育的跨界性、人才培養的多主體、長鏈條決定了體系建設的復雜性,建議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區域內行業企業資源、職業教育資源,組織區域內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中職、高職和職業本科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代表共同開展調研、座談等,盡快研究建立具有區域特色,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和人才成長需求的中高本貫通培養的制度體系,建立起中職、高職和職業本科之間貫通培養的對接關系。各職業院校合作研究剖析學校的辦學特色,內部專業整合、課程銜接,既要有專業的匹配,還要有目標對象學校的專業群匹配,合作繪制長學制人才培養的知識圖譜、技能成長進階圖譜,一體化設計“3+2”模式下專業群的建設方案、群內專業的建設方案、課程對接方案,實訓設備和實習實訓內容構建,分工開展分學段培養,為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另一方面,從政策層面不斷擴大“三校生”的招收比例,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建立職業教育貫通培養信息管理平臺,研究某些基礎通識課和專項基本技能免試條件,引導高職院校以集團化方式實施單獨招生、職教高考招生,為中職畢業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引導高職學校積極和中職學校對接,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3.高職示范引領,鞏固中職學校基礎地位

隨著職教體系的完善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中職學校必然成為高職學校生源主渠道,中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辦學優勢和區域產業發展布局,重新定位自身辦學定位,明確目標院校、進行專業整合,實施分層、分類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區域職業教育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中尋求自身價值。要注重發揮高職學校在體系建設中的骨干作用,在組建職教聯盟、建立“3+2”或者“3+4”貫通培養運行機制,構建高水平專業群、聯合設計貫通培養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方面發揮引導作用。特別是在面對目前中職學校專業同質化和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專業匹配度不夠的現狀,更要發揮高職院校引導作用,通過聯盟、托管、合作共建等方式,引導中職學校明確自身定位,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確定貫通培養的專業群,明確組群邏輯,建立以群建校機制。中高本貫通培養各學校之間要明確各自培養目標任務,中職學校重點完成專業基礎知識、通識課程、基本技能課程或者依據高職專業群培養目標,強化專項基礎技能培養,為學生升學打好文化知識基礎、職業素養基礎和專項技能基礎。與此同時,職業院校要建立人才分類培養機制、學分互認機制,學習成果鑒定機制等系統靈活的培養機制,為學生成長成才和高質量的就業創業打好基礎。

結  語

中高本貫通培養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不斷深化產教融合,了解區域內產業結構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制訂完善政行企校各方協同的中高本貫通培養機制;明確中職學校在中高本貫通培養中的基礎性地位,按照人才成長規律研制“中、高、本”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在各區縣職教中心、區域內高職和職業本科學校合理規劃,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一些專業開展中高本貫通培養試點;搭建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平臺,制定中高本貫通培養學籍管理系統,將學生學籍檔案信息、各階段學習課程及獲得學分、綜合素質報告、升學與就業等信息上傳平臺,建立各分段培養學校學籍管理及學分互認機制,將中高本貫通培養模式落地落實。

參考文獻:

[1]夏美藝,王曉光.青海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產經,2020(21):59-60.

[2]張開江,苗興國.現代職教體系下中高本人才貫通培養路徑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2,36(6):81-97.

[3]封常秀.中高職貫通培養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有效策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1):36-39.

[4]鄧來信.中高職五年貫通培養存在的三大挑戰及應對策略——以青島市中高職貫通培養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1,5(1):27-29.

(趙春平、馬軍強、任江波、王旭波: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