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作者:常璐璐 張少穎
發布時間:2024-12-12 10:11:1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高校“雙創”教育是隨著國家發展應運而生的教育類型,對國家取得高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在政府各項政策的重點支持下,各高校應順應國家發展需求,而高質高效地培養“雙創”人才便顯得尤為關鍵。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從高校、教師、創新平臺以及學生自身等因素分析“雙創”教育現狀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前人研究經驗,從高校、教師、平臺建設等各方面進一步探索“雙創”人才培養新方案,從而實現為國家輸送創新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雙創”能力 高校 教學改革 路徑探索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J20231828);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項目(2022L642)。
前 言
全球化和技術的迅速進步使創新和創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過多年的發展,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逐漸將教育重點轉向創新創業教育,認為其對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至關重要,并且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發展對于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國在雙創教育建設方面也在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如德國學者研究了創業、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四螺旋模型(政府、大學、企業和社會)。日本發展了一個包括概念、課程、教學和教師準備的系統。在美國,教育創造了從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發展體系和完整的課程體系。在此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和實踐應用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近年來,中國政府的官方出版物詳細闡述了高等教育對于營造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環境的重要性,這表明中國正在承擔發展該領域的責任。
關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總體設計,有學者提出了“產教融合”“創新鏈—價值鏈—服務鏈共生”“產業體系與教育體系融合”等多種觀點。此外,大學的人才培養應與工業部門的需求相結合。我國第一批創業者提出了五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模式,包括專業建設和改革、教育課程設置、課程實施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的實施、為創業者提供后續服務。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后期階段,提出了以深化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為重點,包括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制度創新、實踐環節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的不同階段反思其所處的現實困境,并尋找創新創業教育的突破口,對于加快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生“雙創”能力現狀分析
通過對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籌)食品專業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顯示,大三階段的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學習,對于自身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已經有了明確認識,并且能夠深刻意識到提升自我能力、豐富個人實踐經歷的重要性,所以在參與調查研究時表現得也比較積極。這種現象意味著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學生的思維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日益增長的學習和個人能力需求使得學生不僅希望在學業上保持優秀,也盼望在實踐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從參與項目數量的比例分析,從未參加過創新項目的學生占到了61.69%,愿意參加創新項目、接受“雙創”教育培訓的學生均達到70%以上,而超過80%的學生認為個人知識儲備是影響其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最重要因素(表2)。
現實存在的問題是在大學教學中,“雙創”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層現象。比如前者更為重視培養有強烈創新創業意愿、有創業項目或參與創業競賽的學生,忽視了與知識教育協同作用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質。盡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大規模地開展實施,而大學生的創業率也已達到3%,超出發達國家近一倍,但從實際的創業成功率來看,我國僅為歐美國家的1/4。這說明在我國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開展和所取得的效果方面,依然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探討原因,研究對策
高校在教師的職稱晉升、學生學業綜合考評測評、科技成果轉化等內部評價標準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化”舉措,造成教師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能動性不足、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鍛煉的主動性不強等各種困境。另外,學校在滿足學生“雙創”教育的實際需求時,對學生情況以及個人興趣方向了解不夠透徹,造成導向性不足、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高校和學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而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在教育模式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作為實施教學環節的主要場所的一部分,大學不僅應當為學生提供創新和創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而且還應通過“產學研用結合”協調政府、平臺和地方產業之間的關系。學生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能力和素質儲備,促進個人知識學習和能力塑造。學生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創新教育模式,從各種來源獲得政策、資金、信息、技術和服務援助,發揮主觀能動性,策劃創新和創業項目,以此來更有效地實現個人目標為社會做貢獻。
多方協調,促進能力提升
近年來,國內高校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體系和模式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部分研究逐漸結合時代特點、逐步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互聯網+”等項目。全面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順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良好的制度設計以及完備的政策體系加以保障,否則制度和政策的缺陷將是改革行動者工作受困的主要因素。社會治理體系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運作方式,并且各項政策的實施也具有特殊性和習俗慣性,這就要求政府對一般性規律、理念和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完善。從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內外部政策環境來看:一方面,國家宏觀政策與各地區配套政策之間缺乏良性互動,削弱了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阻礙了政策功能的最大化利用。相對來說,不完善的制度體系直接影響了改革效益,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加快政策創新與配套。另一方面,高校在制定“雙創”教育改革的校本政策過程中,為了貫徹政府不同部門頒發的文件精神,需要規定校內科技、教務等對應部門牽頭制訂方案,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涉及多個職能部門以及各個院系之間的密切配合,而改革關聯方的權責邊界相對模糊,致使政策易于出現碎片化,影響政策實施效果。
高校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辦學實際和發展規劃,圍繞學生和教師兩大行動主體,從細處著眼、實處著力,逐步促進校內全體人員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方向性和協同性,增強師生對改革理念的價值共識,學校應積極開展相關培訓,組織優秀創新人才來校交流,傳授經驗,提供指導。另外,要保證與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做到人才輸送和人才實踐相結合,為企業和學生提供保障和便利,實現雙贏局面。教師應加強培養個人思維能力,同時從課堂、生活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新項目,充分保證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此外,對于平臺載體的建設也應加強,同時夯實平臺載體對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承載力,發揮其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從實現高校內部實驗中心、工程中心等教學科研型平臺的充分利用,到發揮校外“人才共育、技術共研、資源共用”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技術創新與轉移應用平臺、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平臺等各類功能型平臺的開放作用,實現平臺載體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更高水平支撐的重要價值(圖1)。
結論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是聯系人才、科技、現代化平臺等創新要素的重要紐扣,也是加速人才流、知識流、技術流等信息要素組合融通的重要引擎。創新創業教育可以促進高等院校內部及周邊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促進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政策的落地和優化區域經濟產業結構。高度促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教育政策已成為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將優質的科學資源、企業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的必由之路,還是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質量、提升教師科研應用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迫切需求。在推進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的相關人員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施教者及受教者,往往存在主體身份重疊,自然趨向于聚焦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環節與產業轉型升級對應的重點領域,強調知識協同與人才培養的價值認同,從而推動知識的創新、生產、傳播與轉化。高校唯有準確把握新時代賦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質內涵,著力創新驅動和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推進產教、科教融合,才能培養新時代“雙創”人才。
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更應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地緣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的策略,通過健全綜合評價體系、營造和諧制度環境,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使創新創業真正從理念教育轉向行動教育,切實提升大學生的“雙創”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建芬,劉釗,梁巧榮.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與創新[J].廣東化工,2018,45(1):233-234+240.
[2]Galvao,A.R.,Mascarenhas,C.,Rodrigues,R.G.,et al.A quadruple helix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2017,27(2).
[3]李慧蕓.新工科視域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農產品加工,2022(1):119-120.
[4]董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江蘇高教,2020(10):93-96.
[5]趙亮.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課程體系重構——基于理論與實踐角度的分析[J].江蘇高教,2020(6):83-88.
[6]Tiago,T.,Faria,S.,Couto,J.P.,et al.Fostering innovation by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from education to inten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5):154-161.
[7]Wang,C.D., Fu, B.A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of allo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five-in-one model[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23,21(1).
[8]Rosenthal,A.,Maciel Guedes,A.M.,dos Santos,K.M.O.,et al.Healthy food innovation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 4.0: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research,and education[J].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2021(42):215-223.
[9]胡博.“新工科”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機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3(4):132-136.
[10]李旭輝,孫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及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Z1):109-117.
[11]藍毅,劉偉欽,劉帶.理工類“大創項目”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22,8(21):49-52.
[12]董陳,孟慶瑞,梁曉波.青年教師在二本院校大創項目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視界,2022(15):154-156.
[13]Murry,L.T.,Murry,J.S.,Witry,M.J.,et al.Perspectives of professionalism,self-awareness,leadership,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experiential education preceptors[J].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2023,87(8).
[14]Anwar,I.,Ahmad,A.,Saleem,I.,et al.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assion and motivation in augmenting Omani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A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approach[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23,21(3).
[15]陳國軍,陳巍,黃家才.新工科背景下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5):31-32.
[16]孫軍濤,肖付剛,張永清.基于校企合作下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21,40(5):84-87.
(常璐璐: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張少穎:山西師范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