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潼關縣教體局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生身心發展全過程,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各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發揮自身潛能,養成良好衛生行為習慣,保持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一是統籌師資配備,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保障。集中全縣心理健康專業教師的教育專班,引領并輻射全縣各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家庭教育服務、教師心理疏導等領域的扎實推進和探索創新。認真開展中小學各學段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研究,指導學校掌握“全面篩查—發現問題—分析研判—對策建議—預防干預”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方法,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實推進心理健康課程進校園、心理輔導服務進校園、心理業務指導進校園工作的開展。

二是拓寬教育渠道,織密心理健康教育防護機制。各學校每周至少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故事、游戲、表演、競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強化學生積極心態,預防消極心理,矯正心理障礙。豐富課外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正確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疏導,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困惑。通過聯合開展家庭教育研討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方法,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及時對各校普查數據進行分析反饋,指導班主任對可能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開展談心談話輔導。

三是加強專業支撐,筑牢心理健康教育責任體系。充分借助優質專家資源、理論資源、技術資源、政策資源,促進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每周開展一次讀書分享活動,教師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生活體驗,從不同角度暢談自己讀書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或敘說案例,或闡述觀點,或暢談體會,盡情分享著讀書的收獲與喜悅。每周開展一次針對性較強的教研活動,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改進教學工作效果,激發教師的敬業精神,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教學活動質量的提高。及時有目的地對心理健康輔導案例加以評析、再認,追問自己在案例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應當吸取自己的經驗與教訓,獲得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超越的能力。

下一步,潼關縣教體局將持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工作力度,實現心理健康課程資源體系化、心理健康教師課堂教學示范化、各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常態化,不斷提升全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