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26屆年會在西北大學召開
發布時間:2024-12-09 11:20:0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12月7日至8日,以“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主題的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26屆年會在西北大學召開。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會長張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龔云研究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王振中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院長胡樂明教授、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宋冬林教授、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簡新華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張暉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邱海平教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五研究部副主任張紅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與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高寶榮、西北大學黨委書記蔣林教授等嘉賓和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7日上午的開幕式上,西北大學黨委書記蔣林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龔云研究員、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與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高寶榮分別致辭,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會長張宇教授致辭并作主旨演講。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教授擔任主持。
蔣林首先代表西北大學向參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與感謝,他指出,西北大學有著《資本論》研究的優良傳統和豐厚積淀,在持續推進“兩史一論”科研教學過程中,愿與各位專家學者一道,為深入推進《資本論》研究,更好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基本規律,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龔云在致辭中表示,要從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與研究《資本論》的當代重大現實意義;要學習和傳承老一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堅定為人民做學問;要直面現實、堅持問題導向,致力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學理上把習近平經濟思想闡釋透,在實踐上推進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
高寶榮表示,《資本論》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依然是認識資本主義及其當代發展的基本遵循,也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撐。陜西是國內《資本論》研究的重要陣地,希望參會學者能深入交流、廣泛研討,共同推動新時代《資本論》研究邁上新的臺階。
張宇在致辭中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特征與重大意義,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研究。
大會報告階段,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趙振華教授、武漢大學簡新華教授、復旦大學張暉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邱海平教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張紅山研究員、吉林大學宋冬林教授、首都經貿大學楊春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旭教授、西北大學白永秀教授、南開大學劉鳳義教授、清華大學朱安東教授等圍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建構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馬恩全集》中文第2版中第40卷、現代化新型國企、經濟思想的學理化、AI對勞動創造價值的影響、宏觀經濟治理、金融壟斷資本等主題發表11場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院長胡樂明研究員與鄭州大學副校長王海杰教授分別擔任兩個環節的發言主持。
7日下午平行論壇階段,參會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資本論》與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等議題分四組展開論文匯報,百余位學者進行自由發言與討論。晚上,舉行了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工作會議。
8日上大會報告階段,四川大學張銜教授、浙江大學丁堡駿教授、北京大學孫蚌珠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胡懷國研究員、復旦大學孟捷教授、北京大學方敏教授、中山大學盧荻教授、黑龍江大學焦方義教授、遼寧大學謝地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黃瑾教授、曲阜師范大學劉剛教授、西南財經大學蓋凱程教授、上海財經大學丁曉欽教授圍繞馬克思的生產率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革命和術語革命、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中國面對世界發展的失落和分化、農村集體經濟制度體制機制系統集成式改革、新型生產關系等主題發表13場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振中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資本論》研究室主任郭冠清研究員分別擔任兩個環節的發言主持。
會議閉幕式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葛揚教授主持,西北大學吳豐華教授、清華大學李幫喜教授、南開大學張俊山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冒佩華教授分別匯報了四個分論壇的學術交流情況。第27屆年會承辦單位代表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寶勝教授進行了邀請發言。最后,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教授與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家勇教授分別代表承辦方和主辦方做大會總結。
本屆年會由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主辦,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動態》編輯部、《當代經濟研究》編輯部、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和西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合承辦。會議共收到214篇論文投稿,102篇論文入選。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遼寧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5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