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未來。”2021年,漢中市幼兒園率先在全市范圍成立了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按照協作型辦學模式,堅持理念互通、隊伍共育、資源共享、教研同行的原則,以“幼有優育”的更高標準,走出了一條融合共創、內外兼修的集團化辦園探索之路。下面,筆者結合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加強統籌規劃,構建一體化發展共同體

漢中市幼兒園按照“教育集團化、集團名校化、名校品牌化”的工作要求,與漢臺區青龍觀幼兒園、臨江幼兒園和略陽縣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組成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集團內現有省級示范幼兒園2所,市級一類園2所,以“共創(品質名園)、共融(辦園理念)、共建(管理制度)、共育(師資團隊)、共享(優質資源)”為措施,強化引領效應,盤活園際資源,縮小園際差距,全面促進集團園所高質量發展,讓幼兒享受優質的教育。

二、健全體制機制,深化集團化辦園改革

1.強化黨建引領

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注重高質量黨建引領,以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制度引領、骨干引領全面促進各成員園健康發展,積極創建“黨旗領航、五級五型”黨建品牌,努力建設高素質幼兒園師資隊伍,推動各園所保教質量提升。此外,集團以牽手“1+1”活動為契機,探索與集團園內各支部共建的創新舉措,每年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5次以上,“黨建引領促團建,學習雷鋒展風采”“追隨足跡,感恩奮進,奮力創建孩子成長的‘幸福園’”“講述家風故事,涵養廉潔文化”等主題鮮明的活動,為集團內黨員提供了交流與提升的機會,大家共繪育人同心圓,推進黨建與集團化辦園有機融合。

2.健全組織機構

由于各園歸屬部門不同,經費、人員相對獨立。集團結合實際提出,將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建設成一個業務統籌和資源共享的共同體,而不是行政統籌和集團集權管理,這是一種既有親密協作、又有緊密聯系的混合型治理模式。2021年成立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管理中心,設立了總園長和執行園長,管理中心下設綜合辦公室,每個成員園設立執行園長,成員園獨立設置領導班子和處室。

3.完善管理機制

集團結合實際制定了《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工作方案》《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交流輪崗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八明確、八互通、六統一、三鼓勵”的工作機制,為辦園質量提升和集團有效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搭建共享平臺,促進教育集團共融共生

1.促進文化融合與特色發展

漢中市幼兒園結合漢中地域特色及歷史文化,以漢人、漢族、漢文化為依托,形成了幸福、溫暖、有愛、責任、使命、擔當的“家園”文化,幫助青龍觀幼兒園建設了“以愛育愛”園所文化、臨江幼兒園建設了“紅色教育文化”園所文化、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建設了“鄉美文化”園所文化,在環境、課程、制度等方面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圍,打造了豐富多元的教育生態,各成員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2.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為統籌集團辦園資源,核心園積極梳理各園在課程建設、骨干教師培養、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資源,創建了資源共享平臺,各園共享資源,共研課題、共促教師培養。集團以信息技術賦能教育,將各園優質課、論文、環創照片、教研實錄等資源上傳騰訊會議、釘釘、微信等平臺,以供大家參考。此外,集團還制訂了“菜單式”幫扶策略,各成員園圍繞區域環創、園本課程、教師技能、家園共育等方面列出幫扶清單,核心園實地診斷、分享交流、專題培訓、送教上門進行點對點幫扶。

四、強化隊伍建設,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1.破解課程建設難題

針對幼兒園課程建設,集團先后邀請了何善平、譚娟、李新舟等高校專家開展專題教研,通過走進市幼兒園特色班級、直觀環境創設、現場專題匯報、主題沙龍等形式幫助集團各園教師吃透游戲精神,理清游戲課程思路。

2.著力教師能力培養

集團面向青年教師開展《從“新手到能手”——優質課例展示》教研活動,以課例展示、點評交流、專業培訓的形式為“新手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和研討平臺;吸納青年教師加入省市級學帶工作坊、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助力青年教師在學習、互動、交流中快速成長。

3.解決教育實踐問題

集團聚焦成員園在主題環境創設、區域活動組織、薄弱領域活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班級主題活動實施及教育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線上+線下,集中+輪流”的形式,通過專題講座培訓、教研交流互動、現場問診把脈等方式開展指導,破解教育實踐難題。

4.人員互派浸入指導

集團核心園會定期選派優秀管理人員、骨干教師通過1年以上的交流輪崗,從管理、保教、教研等多維度對成員園進行幫扶。還會不定期選派省市級學帶、教學能手去成員園進行短期交流輪崗,盤活骨干教師資源。同時,各成員園青年教師也會到核心園跟崗實踐,全面學習提升。

5.建立同步考核機制

集團將集團園教師納入市幼教師專業標準考核體系,同步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比武、師德演講等比賽活動,以賽促教提升集團園整體教師專業水平。

6.加強骨干教師培養

集團以“賽前集訓、智慧共享、研磨提升”為目標,通過“骨干陪練”的形式,強化“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建設。自集團園成立以來,6人榮獲市級教學能手稱號,3人在全省教師、保育員專業技能大賽中獲獎。

五、活動共生,共同提升保教質量

集團園協同開展多維度活動,實現同頻共振。一是集團內同步開展《小小赤子心 濃濃愛國情》《孝潤童心 愛滿重陽》等親子實踐活動;開展“手拉手,心連心”“飛鴿傳書”幼兒交流活動,幼兒通過視頻連線,互贈禮物,架起愛的橋梁,增進友誼,互助成長。二是在“六一”之際,核心園為各成員園幼兒贈送圖書、玩具,送去關愛和祝福。三是以核心園園長命名的“家庭教育工作室”為依托,利用工作室專家團隊資源,定期開展線上、線下家教公益講座,先后到成員園開展家長專題講座、沙龍等家教指導活動10余次,邀請專家走進集團賦能家長,開展科學育兒活動4次,接待公益咨詢20余起,涵蓋品德、行為、情緒等多方面內容,以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

六、加強重點幫扶,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1.搭建定點幫扶“連心橋”

集團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作風務實的管理人員常駐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開展幫扶工作,充分發揮駐園幫扶干部在崗優勢,促進幫扶計劃落實、項目推進、人才交流等工作的順利實施。

2.搭建教師專業提升“培訓站”

集團采取專家指導、骨干引領、師徒結對、經驗分享、網絡研修、“影子”跟崗等多元教研模式,以“集中培訓+線上研修”的形式,根據教師需求開展網上教研。針對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教科研能力薄弱,教科研課題開展不規范等難題,集團以“幫、教、帶、研”多措并舉,為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精心培養教科研“種子”教師,從人人參與的園本課題到骨干引領的縣、市級課題形成三級梯次、全員覆蓋的教科研模式。

3.搭建園本課程“加油站”

為充分了解園情及特點,幫助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梳理課程目標、規劃課程方案,開發和實踐徐幼“鄉美”園本課程并建立課程資源庫。集團以“自然山水、鄉路彎彎、育愛紅色”課程建設為載體,通過“你好蠶寶寶、彎彎寶成線、你好嘉陵江、閃閃中國心”等一班一品的班本課程環境創設,幫助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全方位打造最美鄉村幼兒園環境。

4.助力省示范創建“定心丸”

漢中市幼兒園組建了由黨支部書記、園長任組長,班子成員、中層干部、青年骨干教師為成員的工作專班,每個月進駐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對照省示范評估標準,采取實地查看、座談交流、查閱資料、點對點幫扶等方式,從辦園條件、環境打造、隊伍建設、園務管理、保育教育、兒童發展與評價、課程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問診把脈,就辦園理念、校園文化、課程建設、環境創設等方面進行精準指導幫扶。2022年,徐家坪鎮中心幼兒園成功創建為省級示范幼兒園;2023年榮獲“第七批陜西省學前教育鄉鎮村級幼兒園一體化管理試點示范基地”,同年榮獲漢中市“立德樹人優秀幼兒園”等稱號。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年來,漢中市幼兒園幼教集團用科學有效的機制和精準發力的策略,實現了集團內各園之間的優勢帶動和特色發展,雖然在實踐中也面臨不少問題,但我們堅信集團各園在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同體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改革之路。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