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作者:■文/陳葉芳
發布時間:2024-12-03 10:32:39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才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提高了人才的標準,重新明確了人才的定義。為了更好適應社會的變化,高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法,優化教學路徑,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享受,進一步創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融入信息化教學技術,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驅動力。
一、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喪失了參與感和話語權,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針對這一教學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來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思維,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對于教師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手段,這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同時還能近距離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特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不等式”時,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應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學習任務告訴學生,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和學習,鼓勵學生利用團隊的力量明確一元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并探究這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利用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不同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從而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同時,還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學生的學習表情和學習心理。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其中,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學生討論的高效性和正確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預留出十五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利用五分鐘時間,讓學生結合小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最后利用五分鐘時間,針對不同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點評和打分。剩余的課堂教學時間,則由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補充講解。充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自我,展示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合理利用微課視頻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微課視頻教學法衍生而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教學理念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已成為當下的主流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時代浪潮,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視頻資源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彌補不足。在上課之前,教師要進行備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學重點以及蘊含的教學元素,然后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優質的微課視頻,并將這些視頻融入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微課視頻不僅能運用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學習時間進行針對性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復習。由于微課視頻的時長較短,并且能將一個復雜的數學概念講解透徹,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所以教師要向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視頻網站,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利用微課短小精悍的教學特點,讓學生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旨在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更多參與感和話語權。例如,在學習“函數的奇偶性與簡單的冪函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內容,豐富知識儲備。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涉及一些函數概念,因此對于學生的代數思維以及理解能力要求較高。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和記憶壓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一邊講解抽象化的數學概念,一邊播放對應的微課視頻。這樣能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同時還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觀察學生的函數思維培養情況以及學習動態?;趯W生的學習反饋,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課后,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特性,我們專門制作了一系列定制化的微課視頻。這些視頻將通過班級群或在線學習平臺進行發布,旨在激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下載并觀看,以促進其有效復習。
三、完善課前預習環節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實踐時間極為有限,所以每一分鐘的教學時間均顯得尤為珍貴,不容我們有絲毫忽視。為了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防止教學資源與時間的無謂浪費,教師應倡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鑒于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適當的預習任務能幫助他們對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形成初步認識。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先行接觸相關數學概念,從而在課堂上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利用教科書、網絡資源及輔助學習材料進行預習。同時,教師要深入鉆研即將教授的課程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設計難度適中的預習問題。這些預習問題應在課前發布,引導學生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預習。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預習效率,還能明確預習的方向與重點。在預習問題的設計上,教師應注重其難易度,避免過難或過簡。問題過難,可能導致預習目標無法達成,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問題過簡,則可能導致預習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探討數學概念。例如,在教授“指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增長比較”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預習明確這些函數的基本概念及其增長趨勢。在上課前,通過預習問題的反饋,教師可調整教學策略:若學生預習情況良好,可減少基礎概念講解,增加對函數增長趨勢及原因的深入探討;反之,則需加強對基礎概念的教學,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節約課堂教學時間,還能讓教師有更多機會向學生傳授超出教材的知識,增加經典例題的練習,指導學生如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師也能準確地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鑒于數學學科知識點廣泛且復雜,學生普遍面臨較高的學習與理解難度,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繁雜的數學概念細化為易于掌握的知識點,并以直觀方式呈現給學生。例如,利用幾何畫板或白板播放相關Flash動畫,輔助學生記憶抽象的數學規律與概念。此舉不僅有助于激活課堂氛圍,釋放學生思維,凸顯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以“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再認識”一課為例,學生在前一節課已對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有了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設備展示函數圖像,利用幾何畫板構建函數模型,并在同一坐標軸上進行比較,通過調整變量參數,引導學生探究影響函數圖像的因素。此方法不僅有效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概念的理解,緩解了學生的學習焦慮,助力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從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優化作業設計思路
鑒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局限性,教師布置作業會以鞏固為主。傳統作業多集中于數學練習,部分教師采用題海戰術。盡管該戰術表面上具有參考價值,似乎教學效果顯著,但實際上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降低,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總體上弊端大于益處。為了優化教學現狀,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減少同質化作業,控制作業總量,鼓勵學生自主完成作業,提高作業質量。在作業設計階段,教師應貫徹因材施教原則,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由于學生個體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差異,導致認知水平和實際學習能力存在不同,統一標準的作業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分層設計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增加高難度習題,減少基礎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練習,減少提高題。
此外,教師還需優化作業設計,融入趣味性元素。例如,在教授“概率與頻率”時,教師要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重點設計數據分析習題,引導他們從概率與頻率分布中提取信息;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強調掌握基本概念及其區別和聯系。
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具備較為成熟的邏輯思維與數學學習能力。為構建更為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環境,教師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維導圖教學法。此舉旨在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促進其形成優良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鼓勵學生將思維導圖法應用于不同學科的學習中,借此深挖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全面的知識架構及體系,進而優化數學知識的邏輯脈絡。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時,本節課主要涉及函數的基本概念。教師在授課時,要重點闡釋對數函數的相關定義與數學特性,隨后指導學生利用紙筆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以函數為核心概念,向外發散,引導學生思考與函數相關的知識點。如將本節課的對數函數與之前學習的指數函數進行關聯,并將這些內容記錄在思維導圖中,同時標注它們之間的聯系,由此向外擴展。
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將構建起一個基本的數學知識樹。教師要鼓勵學生持續優化思維導圖,直至形成一套完整的函數知識體系。這有助于學生更精準地掌握相關函數知識,并培養出良好的函數思維與代數思維能力。
七、優化課堂評價制度
高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周圍環境的反饋與評價尤為敏感,特別是教師的專業評價。因此,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構建起一套系統而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通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創造積極的學術競爭環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在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課堂參與度、問題解答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恰當運用鼓勵性語言,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能清晰認識到各階段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例如,在“抽樣基本方法”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安排五分鐘進行課堂評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點評和評分,得分最高的學生給予獎勵,得分較低的學生也要提供及時的關注與激勵。
一個有效的評價機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助力他們快速適應高中階段的高強度學習要求,為其未來的學習道路奠定堅實基礎。對于高中數學教師而言,探索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方案是一項長期的研究任務。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并非短期可達成的目標,這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教師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找到適合不同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創新且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話語權。通過這樣的教學變革,點燃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和更豐富的學習成果。
作者單位 西安市雁塔區第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