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新質生產力·絲路新起點”2024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暨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在楊凌開幕。本次會議設能源化工、電氣工程、航空航天等9個分論壇,中亞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協作機制成立大會、中吉高等教育與法學研究學術研討會等5場配套活動。

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元首助理阿爾伯特·哈里索維奇·吉爾穆季諾夫,伊朗科學、研究與技術部副部長阿里·卡基·塞迪格,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副校長阿利舍夫·季麥爾汗,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教育部國際司二級巡視員席茹,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建榮,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樹聲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海波主持。

吳普特表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90周年以來,聚力推進旱區未來農業前沿科學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走出了一條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的辦學新路。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全面、高效推動產學研用合作,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共同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席茹指出,產學研用會議舉辦6年來,參與高校充分發揮平臺的鏈接、輻射作用,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技術引進、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本次會議以“新質生產力·絲路新起點”為主題,充分展示了陜西近年來產學研用合作成果,希望參與的中外高校能構建良好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務實合作,讓更多產學研用成果走向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阿里·卡基·塞迪格表示,此次會議充分彰顯了絲路精神在全球合作的重要性,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鏈接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界,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溝通交流。各國要全面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攜手并進、共同創新,從而全面應對全球性挑戰,希望中外方高校能加強溝通,匯聚智慧力量,務實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取得更多優秀成果。

王樹聲指出,陜西持續拓展同絲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動國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影響力大、覆蓋面廣、獨具特色的品牌項目,形成了一系列豐碩的合作成果。面向未來,陜西將進一步深化平臺建設、推動務實合作、強化服務支撐,完善協同發展機制,推動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國際創新聯合體,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譜寫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20241203095711062-21-757dd.jpg_scale.jpg

期間,6家屬地高校簽署了能源、農業等領域合作協議,與會嘉賓共同為“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南美區域發展中心等項目揭牌。開幕式后,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項目成果展、中外導師國際產學研用經驗分享會。

據悉,本次會議由教育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和西北各省(區)支持,陜西省教育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陜西省相關高校承辦,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意大利、英國等國的院士、企業家、高校代表等300余人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轉化應用效率提升、國際化科技人才培養等重大問題開展深入探討交流,全面推進產學研用合作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