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四天的第十一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廈門順利舉行,并于11月30日圓滿閉幕。這場備受關注的中國基礎教育盛會,吸引了5000余名現場觀眾和數十萬在線觀眾參與。

自2014年首屆舉辦以來,主辦方蒲公英教育智庫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創新年會,這一平臺早已成為教育人每年不容錯過的思想盛宴。在這場以“風向性、自驅動、多樣化、愉悅感、挑戰性”為特征的會議里,他們在這里獲取經驗、補充能量、啟動變革。

今年的會議主題是“新質學校 | 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樣子”,組委會設置了11個維度的研討內容,包括宏觀生態(時代愿景與價值選擇)、中觀生態(結構與機制、年級與班級、支持與服務、智能與工具、場景與美學)以及微觀生態(學習與健康、教師與成長、師生與家校、課程與教學、資源與產品)。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泉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重慶謝家灣教育集團黨委書記劉希婭、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等近百位嘉賓深度研討。同時設置17個“深研課”平行論壇,讓參會者可以在區域教育生態、校長職業覺醒、閱讀教育、教育集團化、人工智能、高質量課堂、建筑與場景設計等主題下個性化選擇學習內容。

“大先生”文明長河通道

創新產品市集

當代教育設計展

學生藝術展

參會者踏入會場前,首先會經過“大先生”文明長河通道,讓參會者帶著古今中外大先生的風骨、思想和信念,繼續在今天辦好我們這代人的教育。隨后,他們進入由68家單位參與的“創新產品市集”,這里展示了如重慶市馬家堡小學的《一起“趣”讀西游記課程盒子》、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的《海豚銀行通關寶典》、杭州云谷學校的《K12一體化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等豐富的教育創新成果,參會者們可以在這里參觀交流或購買這些教育產品。穿過市集,參會者們來到主會場,在這里看不到排排坐的“秧田式”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小舟式”座位、貝殼廣場式布局;會場沒有演講嘉賓專用席,他們與參會者共處一桌,營造平等的學習氛圍。在會議的間歇,參會者還可以到“當代教育設計展”區域,參觀南京仙林湖北部中學、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湖州鶴和小學、武漢貝賽思國際學校等29所創新學校的建筑、空間與品牌設計作品;到“童年的鑰匙·學生藝術展”區域,觀看重慶童心小學、廈門英才學校、五彩基金汶川特殊教育學校教學點等16個單位帶來的孩子創意作品。

主論壇采用“TED式”18分鐘演講模式,濃縮分享精華;“深研課”則通過90分鐘的小場域深度交流為參會者提供實操路徑與新知;創新產品市集則為學校提供展示舞臺,并通過積分評選9所學校進行現場展示。而產品市集、當代教育設計展、學生藝術展則隨時成為參會者們高強度學習的解壓之地。

責任編輯:王波